金沙酒產自貴州省畢節市金沙縣,此地位於赤水河與烏江上遊之間,說到這一地區的醬酒,可追溯到上個時期30年代初,茅臺釀酒師劉開庭回到金沙,在安底鎮鄉紳黃慎初先生的『慎初酒坊』,用茅臺酒工藝釀造醬酒,起名『慎初鬥酒』。
40年代後期,因時局等因素,這一地區的酒坊陸續停產,1951年,國家在原來幾家酒坊的基礎上,進行國營化改造,組建了酒廠。
1957年,國營金沙縣窖酒廠聘請劉開庭擔任總技師,啟動醬香白酒釀造,次年,第一批醬香白酒釀造成功,定名『金沙回沙酒』。
1963年,金沙酒評為第一屆『貴州名酒』,1965年因缺高粱停產,而後醬香酒長期停產,直到1976年恢復生產,1985年,酒廠醬香酒擴建,年產能達到100噸。
這幾個歷史節點見證了金沙酒的發展軌跡,金沙紀年系列酒就是按照這幾個歷史節點鋪設的產品。
其實說到金沙酒,在八九十年代,其主要產能並不是醬香酒,而是小曲糖化、大曲發酵,大小曲用藥入曲的其他香型白酒《現在嚴格意義上屬於兼香型白酒》,80年代的金沙窖酒便是這種風格的典型。
對於這種風格的白酒,其實在八九十年代的貴州酒中很常見,除了金沙窖酒以外,還有平壩窖酒、朱昌窖酒、福泉酒、陽關窖酒、新峰窖酒、鴨溪老窖、山月老窖等。
然而這些酒目前都已沒落,即便是當前發展很火的金沙酒,也隻釀醬香酒,並沒有啟動生產這種工藝酒。
有意思的是,在這種工藝的老酒中,屬金沙窖酒最貴,可能是許多人把其當做醬香酒收藏的緣故。
說到老金沙窖酒,酒體有突出的藥香,這股藥香有點像板藍根那樣,但又沒有板藍根顆粒那種明顯的蔗糖氣息。
酒體口感上,此酒整體偏濃型的醇柔,入口微有藥材的苦感,而後甜味很好地化開了這種苦味,但其中後段的甜並不顯膩,因此顯得純凈勻稱,尾味悠長。
整體此酒並不是醬香酒特點,屬帶藥香風格的兼香酒。
說到金沙窖酒,我品鑒過86年和88年兩個批次的酒,相比之下,86年的酒風味更濃鬱一些,88年的酒口味顯淡一些,這也可能是行業並不接受濃鬱藥香,酒廠慢慢調整風味的一大原因。
其實那一時期的金沙醬香酒,多少也受到了藥材入曲的影響,我品鑒的92年金沙回沙酒,其雖是典型的醬香型白酒特點,但其酒體中還是帶有一絲濃鬱的藥香,這股藥香跟同時期的金沙窖酒相似,有一股板藍根氣息。
說到92年的金沙回沙酒,主體風格與現在的金沙醬酒相似,其都有金沙醬酒特有的甜酸油脂氣息,這種香氣,有點像香草冰淇淋,其有香草的清新、甜酸之氣,以及冰淇淋的奶油氣息。
當然,其也有一些不同於現在金沙醬酒的特點,其酒體多了一絲糧香、窖底和板藍根藥香,而這也是其風格顯陳,酒體更顯老練的原因。
在口感上,其入口有藥材及曲的苦感,但這苦味並沒有穿透酒體,中後段的甜味很好地中和了這種苦味,使之成為一種均衡的狀態。
尾味悠長,回味有淡淡的藥材及芝麻香氣息。
整體此酒屬於一款高端醬香型白酒,品質水平好於我目前喝過的金沙醬酒。
在當前金沙的各種醬香產品中,個人覺得二代摘要的風格更靠近老金沙回沙酒,畢竟二代摘要相比一代摘要酒體更陳斂一些,酒體的曲香、陳香及芝麻香更突出一些。
相比之下,一代摘要的酒體更偏酸甜,缺乏陳斂及老練。
說到金沙的高端醬香酒風格,是這幾年才穩定下來的,以真實年份8、二代摘要和摘要15年的出現為代表,相比之下,之前的金沙高端酒更多突出甜柔,酒體有比較明顯的甜酸感,陳感表現不足。
而這也讓酒體味道少了一些層次,就如我們喝香草拿鐵,如果隻有香草或隻有拿鐵其實都不好喝,兩者需要美妙的融合,才能表現出舒適的口感及復雜的層次。
對於金沙酒的這種變化,其實也符合白酒生產釀造的規律。
金沙酒廠是2007年改制的,改制之前的金沙酒廠已沒有了往日的榮光,90年代的貴州酒行業不景氣沉重地打擊了金沙酒,使得酒廠日薄西山,在改制前期,酒廠已處於奄奄一息的狀態,那時的金沙酒已沒釀醬香酒,年產能隻剩下了200噸,酒庫裡也沒留下很多老基酒。
2007年,湖北宜化入主金沙,從2008年開始大規模建設廠房,2009年,金沙酒廠第一期擴建完工,1000噸產房開始投糧生產。
按照優質醬香酒的釀造要求,其需要五年的生產周期才能上市,也就是說到了2014年金沙自產的高端醬酒才能投入市場,而這也符合金沙酒那幾年的產品投放規律。
金沙的高端摘要酒是2015年8月開始上市的,另一個高端產品藍鉆酒也是那一時期大規模上市《現在的藍鉆已經降質,當時屬於金沙的高端產品,定位僅次於摘要》。
其實在那之前,金沙也有一些高端產品,比方說金沙典藏,這款酒上市沒多久便退市了,幾年前曾有人炒過這酒,但現在也基本無人問津了,主要是金沙典藏的風格不完全是現在金沙酒的特點,其有一點茅臺產區醬酒的味道在裡面。
對於這也不難理解,在12年那段時間,金沙的自產高端酒並沒有老熟好,因此酒廠在那一時間沒有自產高端酒,而這也解釋了當時金沙高端產品的風格為什麼不同於現在及老酒的原因。
對於這,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解惑一下13年的金沙盛世貴州原窖15,畢竟這款酒在某些平臺還能買到,相比之下,其他的金沙早期高端產品目前已經很難買到了。
說到盛世貴州原窖15,在當時屬於金沙的中高端酒,此酒風格不同於現在的金沙酒,酒體有茅系醬酒的味道。
雖然到了2015年,金沙批量地出了自產的高端酒,但這一時期金沙高端酒的品質還是存在瑕疵。
以15年的第一批大摘要為例,這一批的摘要酒酸澀感略微冒頭,酒體略顯粗糙。
相比之下,16年的大摘要酒體要顯勻稱、柔和一些,酒體的澀感有所收斂,口感的圓潤感表現更好。
兩個年份的大摘要相互對比,個人覺得16年的大摘要要略好於15年的大摘要。
從650ml大摘要到500ml小摘要,個人覺得品質略有降質,直到酒廠新出的升級版二代摘要。
說到小摘要,我最早品鑒過18年的酒,這款酒走的路數還是16年大摘要的路數,但相比之下,酒體的飽滿感、連綿感卻有所弱化,因此酒體的整體水平弱於早期的大摘要《比15年的摘要酒也弱》。
前兩年,金沙出了一款白瓷壇子的摘要封壇酒,這款酒給我的品質感覺不錯,水平跟我手上的16年大摘要一模一樣,個人覺得這款酒應該是照著16年大摘要設計的酒體,因此其品質檔次也好於同時期的小摘要。
在摘要系列酒中,讓我最喜歡的還是酒廠21年新上市的二代珍品摘要。
二代摘要在包裝上雖然與一代摘要高度相似,但兩款酒在要字上有明顯的不同,二代摘要在要字上多了一個紅色的圓圈,這也是我們區別一代摘要和二代摘要的關鍵。
在酒質上,二代摘要的特點與之前的摘要酒有明顯的不同,其酒體更顯老陳一些,相比一代摘要有更多的陳香及芝麻香呈現,而這也很好的中和了酒體的甜酸感,並豐富了其層次。
其實不隻二代摘要,金沙這一時間新出的真實年份8和摘要15年都是這種呈現。
相比二代摘要,摘要15年的檔次更高,價格也更貴,其酒體更顯老陳、粘稠,不過個人覺得這款酒的表現並不完美,主要在於其酒體的收口偏快,而這也弱化了酒體的整體呈現。
總的來說,摘要15年給我的感覺像是沒有醒開的老酒,酒體老陳感很突出,口感緊實、凝練,但缺乏張揚的特點及舒緩的連綿。
相比之下,真實年份8是一款價格很接地氣的酒,相比二代摘要來說,真實年份8的檔次要低一些,但並沒有低多少,個人覺得其品質相比之前一代摘要絲毫不輸,結合其價格,確實是一款性價比不錯的酒,感興趣的酒友可以解惑嘗試。
整體上,金沙真實年份8、二代摘要和摘要15年代表了新的金沙高端醬香酒的特點,相比上一代的金沙高端酒,酒體更顯老陳,層次感更加豐富。
對於這種變化,個人覺得是金沙酒慢慢積累而來的變化,畢竟來說現在的金沙酒相比十年前有更成熟的釀酒團隊,酒廠積累更多年份基酒和調味酒,廠房車間也積累了更多有益釀酒微生物,酒曲曲庫也積累了更加成熟的母曲。
這些積累,提升了金沙酒的細節呈現。
其實這也是許多復產酒廠釀造中的必經之路,金沙這十年的高端醬酒風格變化,也折射了一家酒廠真正要想量產高端醬酒,需要有這麼長時間的積累,這種積累是一筆不小的投入,沒有一定的資本玩不動。
從07年開始,許多資本進入到貴州酒企,復活了許多奄奄一息的酒廠,然而這些酒廠剛剛復產之時,出現了與那時金沙酒一樣的問題,那就是品質不穩。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很多,比方說酒廠的釀造執行沒有穩定下來,在不斷地釀酒操作中酒廠也在進行調整及改進,酒廠在酒體設計中運用了老廠的酒或外購酒等等。
而這也解釋了金沙、董酒、珍酒、鴨溪窖酒改制之初風格與現在有明顯不同的原因。
其實不隻高端產品,金沙的大眾產品在這十年也有不小的變化。
雖然12年的金沙大眾酒不少用的是自產酒,但其風格呈現沒有現在這麼穩定。
12年的小特制和盛世貴州5年酒體有不舒適的草腥味,這是因為酒廠當時制曲沒操作好導致的,而這也反應了酒廠改制之初,生產工人業務不熟,技術人員把關不嚴等問題。
隨著酒廠管理的加強,現場員工業務的提升,而後的金沙大眾產品中再也沒有出現這種奇怪的不舒適味道。
相比低端的小特制、盛世貴州5年,當時中端的小紅鉆及盛世貴州原窖12則沒有那種不愉悅的雜刺感,不過其甜酸感相比之後的金沙中端酒更加突出,同時醬味顯淡,除此之外,其甜酸感中更多展現澀味,而這也讓酒體顯得比較粗糙,不夠舒適、圓潤。
對於這,個人覺得是酒廠基酒並沒有完全老熟好帶來的結果。
其實品鑒這十年來的中檔金沙酒,你會發現其酒體從最初的醬味不足,酸中微澀帶甜,慢慢演變為醬香明顯,口感甜酸,而後再演變為醬香突出,微帶甜酸及陳香的呈現,在這個變化過程中,酒的豐富、細膩感確實有所提升。
說到這裡,就來談談金沙曾經的中端大單品——紅鉆酒。
說到金沙紅鉆酒,不少的人認為越早的紅鉆酒品質越好,個人並不認可這一觀點。
就我的品鑒來說,金沙紅鉆酒經歷了一個提質又降質的過程。
在我看來,品質最好的紅鉆酒要數14年的紅鉆酒,這一時期的金沙酒在營銷上主打爆品,畢竟那時正處於白酒行情調整期,酒廠都不好做,這對於新興的金沙酒廠來說,在運作上有不小的挑戰。
《註:之前的打分表中我說13年和14年的禮盒金沙紅鉆是一樣的酒質,其實這是錯誤的,最近我又開了兩個批次的酒對比品鑒,14年的品質要好一些,跟打分的數據是一樣的,13年的比打分數據要低》
可能正是因為不好做,而且又是新興酒廠,沒有渠道包袱,於是金沙在營銷上放手一搏,其禮盒裝瓷瓶小紅鉆《兩瓶200ml小紅鉆,一共400ml》在互聯網上直接以99元一盒的低價銷售,而這也讓酒廠在那一時期於互聯網上收獲了不少粉絲。
然而長時間的線上低價銷售不利於酒廠的線下招商,而後酒廠停掉了瓷瓶禮盒小紅鉆的生產,結合這個產品在互聯網上的熱度,於是推出了價格更加低廉的玻璃瓶小紅鉆,這款酒是也是200ml的酒,但其賣價更加便宜,店鋪經常以9.9元一瓶的價格秒殺,關鍵問題是每個ID都可以很容易的秒到。
然而玻璃瓶小紅鉆根本不是瓷瓶小紅鉆的品質,其品質水平相比瓷瓶小紅鉆有較大的差距,一段時間過後,玻璃瓶小紅鉆也慢慢變成了無人問津的產品。
也許是前面賣得太過便宜,酒廠為了平衡利潤,15年開始的紅鉆相比之前的紅鉆品質有略微的下降,而到16年品質則進一步地下降,自那以後,我就沒有關注金沙紅鉆這款酒。
說到14年的紅鉆,個人覺得其品質好於同時期的紅花郎10年,遜於同時期的紅花郎15年,然而到了16年的紅鉆,品質充其量也隻能跟同時期的紅花郎10年掰掰手腕。
《13-14年瓷瓶禮盒金沙紅鉆往往會出現因包裝不嚴密跑酒的情況,這點大家請注意》
說到14年之前的紅鉆,則表現為一年比一年好的品質變化,13年的紅鉆相比14年澀味顯重,但也不像12年那樣醬味不足,酸味冒頭。
整體上,金沙紅鉆給我的感覺是先提質而後降質的品質變化,其實這也折射了那一時期金沙醬酒的品質變化:前面的提質更多是釀造的提升,年份基酒的積累,後面的降質更多是營銷的操作,定位的調整。
其實15-17年那段時間是金沙營銷最混亂的幾年,之前的金沙酒在白酒行業不景氣的大環境裡,通過互聯網做性價比打開了一個市場,但品牌酒市場的真正開闊還是要靠線下渠道,在這個過程中金沙並沒有做好轉型。
在線上,一些產品的降質也損害了品牌的口碑,使得金沙酒在16-17年進入到了品牌調整期,要知道,那個時候是醬香酒回暖並發力的關鍵時期,而金沙酒卻浪費了這一大好時機。
好在金沙在18年開始做出調整,並在19-21年迎來了爆發式增長,使之站穩了醬香酒的第三梯隊。
對於金沙這幾年的發展,伴隨著其產品的漲價,去年《21年》摘要酒的價格漲得確實有點猛,隨著21年下半年白酒行情調整的到來,摘要酒的價格體系受到沖擊。
二代摘要的上市時機並不好,因此提價並不成功,這也成為不少人詬病其品質的原因,畢竟在不少人眼中,一款酒的品質好壞是跟賣價直接相關的。
但白酒領域卻並非完全如此,一款酒的價格高低除了跟品質好壞有關外,還跟酒廠的品牌,單品影響力,產品投放及需求比等因素有關。
其實從某一方面,二代摘要,金沙真實年份8的性價比還是不錯的。
二代摘要是提價不成功帶來的性價比,真實年份8是單品影響力不夠帶來的性價比。
其實在金沙的大眾產品中,也有有性價比的酒。
個人覺得,金沙黑盒五星51°的性價比是不錯的,幾十塊錢的價格,坤沙酒的味道,基本展現了現在醇柔金沙酒的特點,相比之下,53°的鉆石五星我並不推薦,個人覺得並沒有51°的黑盒五星好喝,風格呈現也不太好。
其實金沙的各系列產品中,入門的酒要數金沙五星了,檔次再低的酒往往有雜刺感,醬香味道展現不好,個人並不推薦。
說到金沙的大眾系列產品,其呈現的路數還是幾年前的金沙酒特點:酒體甜柔微甜酸,風味有點像香草冰淇淋,但卻缺乏曲香、陳香及芝麻香帶來的老練及層次感。
說不定幾年之後,隨著金沙的各種老酒和調味酒的進一步積累,其大眾產品可能也會帶有一點這種陳香酒調味。
總的來說,金沙酒的醬酒風格主體還是一樣的,不管是老酒還是新酒。
對於金沙的老酒,我們一定要知道,老的金沙窖酒並不是醬香型白酒,其是小曲糖化、大曲發酵,大小曲用藥入曲的兼香型白酒。
金沙回沙酒屬於老金沙的醬香酒,說到老金沙的醬香酒,比現在的金沙醬酒多了一絲藥香及糧香;復產之後的金沙酒經歷了品質從不穩到穩定的變化,中間也發生了營銷影響酒質的插曲。
整體上,復產之後的金沙高端酒的水平是穩步向上的,從最早有茅臺產區味道,再到本真風格呈現;從本真風格呈現時有粗糙的酸澀感,到酒體甜酸勻稱,再到陳味均衡、豐富舒適,這些變化讓我感受到金沙高端酒品質的進步。
對於感興趣的酒友,我們可以對比金沙90年代、12年、15年和21年的高端酒,通過這個對比,可以讓我們更深的感受金沙四個時期的高端醬酒特點。
最後,對於我對金沙醬酒的品質理解,作為酒友及行業的您怎麼看?
歡迎大家在留言區留言,我們一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