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酒是一個很籠統的概念,主要是指酒精含量很高的酒,啤酒、葡萄酒,都是酒精含量比較低的。
人類學會釀造烈酒,這是因為一項技術的出現,就是蒸餾。
所謂蒸餾,就是對液體進行汽化,然後再讓它冷凝,這樣就能分離溶液當中的溶劑和溶質,以酒為例,酒精的沸點是攝氏78度,水的沸點是100度,所以加熱酒,在酒沸騰之前酒精就會先蒸發出來,再把這種含有酒精的氣體收集起來,遇冷凝結,這樣就得到了酒精含量高得多的飲料,也就是烈酒。
蒸餾這種技術,最初也是出現在西亞的兩河流域,早在公元前4000多年就有了,當時主要是用來制造香水。
公元8世紀,阿拉伯人對這種技術進行了改良,有意思的是,因為宗教原因,阿拉伯人是不喝酒的,他們的蒸餾技術主要是用來制藥,但這項技術傳入歐洲之後,可就造福了歐洲的酒鬼們。
歐洲中北部,氣候比較寒冷,所以人更喜歡這種經過蒸餾處理的酒,因為禦寒效果好,他們把這種酒稱為『生命之水』,又因為這種烈酒喝上一口肚子裡就像燒起來了一樣,所以也稱為『燒酒』,英語裡的『白蘭地』,就是從德語裡『燒酒』這個詞演變過來的。
白蘭地、威士忌,這些我們常聽到的酒,都屬於烈酒,還有一種朗姆酒,也是用這種蒸餾工藝釀造成的烈酒,不過它的原料不是谷物,而是甘蔗,含糖量比較高。
要說烈酒對歷史的影響,恐怕還就得首推這種朗姆酒。
大航海時代之後,歐洲人發現了美洲,並且在美洲建立殖民地,為了解決勞動力問題,他們從非洲引進黑奴。
這些黑奴,很多是從當地部落酋長手裡買來的,而歐洲人用來向這些酋長支付的,主要就是朗姆酒。
所以,罪惡的奴隸貿易,朗姆酒在背後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美國的前身,北美13殖民地當中的新英格蘭地區,他們的經濟支柱就是用糖和甜酒到非洲購買奴隸,再把奴隸運到中美洲的種植園賣掉,這叫大西洋三角貿易。
後來英國出臺《糖法案》,對進出北美殖民地的糖和甜酒增稅,引發美洲人不滿,鬧起了美國獨立戰爭,這部分內容,我們在《舌尖上的歷史》裡已經詳細講過了,那下面我們再講另一個,烈酒對美國歷史產生重大影響的故事,這就是1794年的威士忌暴亂。
在當時,美國已經成功獨立,但是百廢待興,一窮二白啊,之前打仗還欠了一屁股債,政府手裡沒錢,怎麼辦?
當時的美國財政部長,也是美國國父之一,亞歷山大·漢密爾頓就決定,對釀造業征收消費稅,特別是美國人喜歡的威士忌這類烈酒。
結果這一下就炸鍋了,美國民間群起反抗,1794年,一位叫威廉·米勒的農場主,糾集了一票人,成立威士忌愛好者組織,武力對抗下來執法的聯邦法庭人員,這時演變成一場暴亂,後來華盛頓組織了一萬多人的軍隊,才平息下去。
不過,推行烈酒消費稅好容易收上來的這點錢,也有1/3,就這麼燒進去了。
這是美國誕生之初的一次比較大的內亂,雖然持續時間不長,但影響深遠。
華盛頓用武力向新生的美國明確了一點,那就是聯邦法律不容忽視。
但事後,這項烈酒消費稅也被取消了,這說明政府方面也有所反思,明白了不能無視民意,一意孤行,否則將會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