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酒不成俠『 揭秘成都啤酒圈裡的大佬生涯。《圖+文》

古之俠者,嗜酒如命,有人以酒亂性有人以酒敬鬼神。

2014年6月世界杯開業當天,隨著 M99 BEER的開業,上百種令人眼花繚亂的啤酒種類震驚成都市場,一股外來啤酒風潮由此引爆。

據數據顯示,2015年上半年,成都的進口啤酒館呈井噴式地冒出來,加上郊縣地區開了超過 300 家,如ELEVEN、A+Lounge等知名進口啤酒更是先後落戶成都,呈現百花齊放,市場一路猛漲的勢頭。

然而,據相關媒體報道,經歷井噴式市場爆發之後,一年時間不到,300餘家進口啤酒體驗館中,有一半以上已經倒閉。

本應勢頭良好的啤酒江湖場,外來品牌與本土品牌展開市場份額之爭,戰況不詳!

外來啤酒品牌水土不服,上座率堪憂

據國家相關部門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8月,中國啤酒銷量結束了25個月的下滑,似乎讓整個啤酒行業步入了調整期的尾聲。

在業內人士的分析來看,未來國內啤酒應該是從金字塔形向橄欖型過度,抵擋萎縮、腰部增加、高端部分持續拉長。

從成都的進口啤酒關店潮中,我們即可窺得一二。

目前,由於開店門檻較低,年輕的消費市場對外來啤酒品牌的認知度較低,由此引發良莠不齊的外來啤酒品牌集體湧入市場,同質化現象嚴重。

說及利潤,進口啤酒市場火起來之後,德國、美國、比利時等國家的品牌成為核心之選,成為啤酒市場外來品牌的流通貨,銷量很大,但是流通貨分銷利潤已經比較低,壓縮至7%-8%。

說及口感,隨著啤酒市場消費主力的年輕化,德國啤酒需按照《啤酒純度法》釀制,隻能使用麥芽、水、啤酒花、酵母 4 種原料,味道比較傳統個性化不強,口感粘稠厚重,對位的客群仍需仔細甄選。

在筆者走訪部分啤酒屋發現,門庭冷落成現狀,部分店內三五員工懶懶散散,或受關店潮影響,主打外來品牌的啤酒屋上座率令人堪憂。

走進深夜酒館,看本土品牌市場現狀

縱觀中國啤酒市場外來品牌與本土品牌所占市場份額:2015年進口53.83萬噸,同比增速59%,2016年前五月同比增速27%,遠高於國產啤酒增速。

且進口啤酒價格6600元/噸,遠高於國產啤酒3995元/噸價格。

進口啤酒快速增長,價格遠高於國產啤酒。

啤酒是一個講究新鮮化的產品,從國外運輸,一直到國內通過海關,層層進入渠道,再到消費者的口中,最短也要四到六個月。

不管是進口和出口,都對產品本身而言有一個致命的硬傷,啤酒本身要講究屬地化、當地化、本地化,市場和銷售才能保證新鮮的口感和風味。

啤酒保質期時間較短,進口啤酒需要通過海關進入,最短也需要3-4個月,而且啤酒在物流運輸途中一旦出現碰撞,很可能導致破損、漏氣,使啤酒產品發生變質。

遠距離,高運費、短保質期,無一不是市場所關注的問題。

有行業人士認為,隨著中國年輕消費群體的逐漸崛起、本土啤酒價格趨向大眾化,口感符合本土習慣,且企業所傳遞的啤酒文化也更容易引起市場共鳴。

對成都市場而言,啤酒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就像曬太陽,掏耳朵,打麻將,吃火鍋一樣,很容易吆三喝五蹉跎一天中最鼎盛的時光。

對於快意的成都人來說,豪爽的是性格,火爆是特征,脾氣是性情,就像古時張飛一樣,粗中有細重情義!

本土品牌成市場主流,備受城市潮人追捧

『天府廣場的廣場舞江湖仍舊騷動,依然如故的還有紅旗下講話的學生代表,望江公園蹺二郎腿的摳腳大爺,FM91.4吃得呼而哈喲的飛哥,和還在辦貸款的張哥張嫂』活色生香的成都生活,煙火氣十足,江湖氣十足。

江湖中人,怎能無酒?

面對中國市場整體持續上漲的外來啤酒份額以及成都外來品牌的折翼,成都本土啤酒重新佈局高端突圍,以此來打破外來大牌的市場擠壓。

據了解,目前在成都市場上,張飛啤酒成慢生活的典型代表,除過傳統的精釀啤酒外,還不斷推出鮮啤、原生、純生 、黑啤、原漿、烈性啤酒等系列產品,獨特的發酵技術讓酒味厚重順滑,回味無常,且即將在4月中旬面世。

經過知名的品酒師品鑒,以及工作人員深入市場調查,張飛啤酒以其啤酒花的香味、新鮮的口感成為成都人最受期待的夜晚最佳拍檔。

進入啤酒業,資本是底氣、品牌是底蘊,作為根生於成都悠長歷史中的張飛啤酒,傳承著蜀漢名將張飛的張揚個性,率性直爽,充當著蜀漢英雄豪傑與如今城市獵人們精神溝通的紐帶,致力於以潮流ICON的姿態,引領成都夜生活,以味蕾上的爆發成為城市獵人們尋求自我的開端,撕下白日偽裝,釋放真性情,就要夠『啤』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