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銷商聯盟平臺《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引言
你認為誰是中國啤酒的一哥?
是北國風光的哈啤、燕京,還是華潤雪花和青島啤酒,還是洋裝在身的百威和嘉士伯?
如果我們回溯中國啤酒的競爭史,你會發現這個過程極其精彩。
燕京、青島、華潤雪花你方唱罷我登場,同時還有外國資本百威、嘉士伯暗度陳倉染指中國啤酒市場。
1
國產啤酒的輝煌:燕京稱王時代
1900年俄羅斯人在哈爾濱建了啤酒廠,宣告中國第一杯啤酒的誕生。
幾年之後,德國人在青島建立了啤酒廠,也就是從這開始,中國誕生了啤酒文化,例如東北的『勸酒令』。
『感情深,一口悶』也算是找到了源頭出處。
中國的酒鬼很是給力,早在2003年,中國就以2500萬噸的消費量,成為全球最大的啤酒市場。
國家為了推動啤酒發展,在1985年搞了個『啤酒專項工程』,於是從城市到縣城,各地紛紛建立了自己的啤酒廠,在之後的三年中,全國啤酒廠就達到了813家。
比如烏蘇啤酒、珠江啤酒,都是那會兒建立的。
值得一提的是哈爾濱啤酒和青島啤酒,這兩位是建國之前就已經存在了,所以也是當之無愧的『老大哥』。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如今著名的燕京啤酒,還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弟,銷售時要等到五星啤酒和北京啤酒賣完了,才能輪到燕京啤酒。
燕京啤酒老板覺得很委屈,於是就想了辦法,免費為批發商送三輪車,刺激銷售。
改變了銷售方法的燕京啤酒,銷量迅速實現了提升,1996年,燕京啤酒以57萬噸的銷量,力壓青島啤酒的35萬噸,成為當時的國產啤酒之王。
2
『百團大戰』:青島啤酒收割時代
在燕京啤酒風光無兩的時候,啤酒界正在發生著一起又一起的並購,其中最為著名的是青島啤酒接連收購福建、山東等地的啤酒廠,以及華潤啤酒進駐華東收購淮北啤酒廠等。
也正是在這時,資本並購開始走進啤酒競爭的戰場。
啤酒與白酒不同,啤酒瓶需要回收,以至於啤酒廠都有很強的地域性,銷售范圍一般不超過周圍300公裡。
但啤酒廠商並不隻想偏居一隅,去外地辦廠成本又太大,所以直接收購當地工廠成了最劃算的買賣,並購熱潮因此襲來。
1996年,青島啤酒上市,募資16億,這為之後的瘋狂並購提供了豐厚的資金支持。
而在當時的背景之下,許多中小啤酒廠又產能過剩,瀕臨破產倒閉,大多逃不過被低價收購的命運。
青島啤酒先是收購了包括趵突泉啤酒在內的一眾省內啤酒廠,進而全面擴張,遼寧、安徽、甚至連華潤後來的大本營江蘇、上海也不放過。
到了2001年,青島啤酒的『勢力』已經遍及全國17個省市,46家啤酒廠。
華潤總經理寧高寧是房地產出身,看中了啤酒的發展潛力,於是也開始了資本收購之旅。
沈陽雪花就被華潤收入囊中,不過此時的華潤沒有做啤酒的經驗,於是引入了當時世界上第二大啤酒廠商,南非米勒。
這個南非米勒的到來帶來了啤酒發展運營展的經驗,但同時也打開了中國啤酒行業的潘多拉魔盒。
3
啤酒混戰:三個巴西人成最大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