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顯赫一時的『本地啤酒』,早就被外資控制了?《圖+文》

來源:烏鴉校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代理加盟酒水,直接跟酒廠老板談

中國啤酒大戰:從一城一啤到三超兩強

0 1

沈陽人最熟悉的老雪,

正是被收購的一員

沈陽人待客三寶,相傳就是雞架抻面,再配上一 瓶 提老雪,完事兒大家一起去搓澡。

但我們現在喝的雪花啤酒,並不是沈陽人記憶中那個最熟悉的老雪。

1936年,日本太陽和麒麟兩個啤酒公司在日占下的沈陽建廠,生產11度啤酒和高濃度黑啤酒,後來這兩個廠合並為滿洲麥酒株式會社。

1945年,日本投降後,啤酒廠停產。

同年9月,蘇軍接管了酒廠,交由秋林公司暫時經營。

到了1946年,啤酒廠被國民黨接手,成為遼寧省釀造廠。

1948年,沈陽解放,改名為沈陽解放啤酒廠,1949年又改名為沈陽啤酒廠,繼續生產麒麟啤酒,而太陽啤酒則改為了旭光啤酒。

除了這兩種酒外,沈陽啤酒廠還相繼創立和生產了沈陽鮮啤酒、沈陽甜啤酒、星海啤酒、臘梅啤酒等品牌啤酒。

1957年,啤酒廠的技術人員將原來的配方、工藝方法進行改造,生產出了泡沫豐富、潔白如雪,口味持久、溢香似花的新品種,得名『雪花啤酒』。

這就是沈陽人最熟悉的老雪。

但在雪花啤酒剛出現的時候,它並不像現在這樣接地氣,而是出口商品,一般人根本喝不到。

直到70年代,雪花啤酒逐漸開始面向普通大眾,憑票供應,逢年過節,每戶三瓶。

1979年,在全國第三屆評酒會上,雪花啤酒還被評為全國優質酒。

根據廠史記載,沈陽啤酒廠1949年產量為1545噸,而到了1982年時,產量達到了57572噸,累計為國家上繳了2億多萬元的稅,足見其生意的紅火。

紅火的不光是雪花,還有其它品牌的啤酒和廠子。

80年代,伴隨著改革開放的號角,國家開始扶持啤酒工業。

1985年,中國實施了『啤酒專項工程』,地方上籌款26億,建設銀行出資8億,國家出資2000萬美金用來購買先進的流水線設備,中國正式叩開了啤酒生產的大門。

一時之間,創辦啤酒廠風靡全國,短短幾年時間裡,地方啤酒的品牌就多達813家,北京有五星,上海有光明,重慶有山城,廣東有珠江……

別說省份,就是一個城市、一個縣城,都可能有自己的啤酒廠。

就拿東三省來說,黑龍江有佳木斯的佳鳳啤酒,牡丹江的花河牌啤酒,大慶的曉雪啤酒;

遼寧除了雪花啤酒外,還有鞍山的鞍山8度,丹東的鴨綠江啤酒,鐵嶺的島城幹啤,以及遼陽的遼陽幹啤等等;

而吉林則有曾在吉林獨領風騷的四平金士百啤酒,風靡一時的吉林華丹啤酒,還有通化的雪狼啤酒等。

僅吉林省,就有50多家的啤酒企業。

夏天來上一瓶冰啤酒,既是休閑娛樂的放松,也是引領時尚的潮流。

而伴隨著啤酒發展的,還有『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資本並購故事。

在故事中,既有主動出擊,延續生命的老廠,也有被收購吞並,消失在人們的視線當中的小廠。

我們今天所熟知的雪花,正是被收購的一員。

0 2

華潤雪花『勇闖天涯』

1993年,青島啤酒靠著收購嶗山啤酒、漢斯啤酒等品牌,再加上自身有著強硬的實力,很快坐到了國內啤酒廠的頭把交椅,並在A股和港股同時上市。

作為內地第一個到香港上市的企業,青島啤酒在港交所上打破了以往開香檳慶祝的慣例,而是選擇了拿著啤酒上臺。

另一旁的燕京雖然不及,但也收購了桂林漓泉啤酒、泉州匯泉啤酒等品牌,在廣西穩紮穩打,默默賺取利潤。

地方政府早年多采取『地方保護主義』的態度,但隨著市場的變化,大廠會給地方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帶來更多的就業和稅收,何必非要把著原有產業不放?

彼時,華潤創業總經理寧高寧看了青島啤酒的招股書,發現了啤酒的商機。

很快,1994年,華潤集團就從沈陽政府手中收購了沈陽啤酒廠,成立了華潤啤酒《中國》有限公司。

在此前的文章中,烏鴉曾介紹過,華潤通過特殊的銷售網絡鋪設方式,把怡寶送到了北方。

那就是收購當地工廠為自己加工,來提升運輸效率,降低成本,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優勢。

而也正是靠著這種方式,華潤沿海把雪花送到了南方,拿下了天津、浙江、江蘇等多個省份。

在攻占沿海省份的同時,華潤也沿著長江,在四川、安徽等地開拓市場。

而它遇到最大的對手,就是四川的藍劍啤酒。

上個世紀末,中國啤酒呈現『北燕京、南珠江、東青島、西藍劍』的分佈態勢,藍劍占據了四川、重慶市場近85%的份額,在雲貴地區銷量也很可觀。

1997年,華潤雪花進入了四川市場,向藍劍啤酒發出並購邀請,不出預料被拒絕了。

華潤雪花並沒有放棄,而是不計成本開始和藍劍啤酒進行『火拼』,你價格低,我就比你價格更低。

如此兩年,藍劍啤酒拼不過華潤雪花,每年虧損將近6000萬元,隻能講和。

2001年,華潤雪花和藍劍啤酒合資成立了『四川華潤藍劍啤酒有限公司』,華潤占股62%,藍劍占股38%。

2007年,藍劍以25億元,將手裡38%的股份悉數轉讓給了華潤雪花。

華潤雪花接手後,立刻把所有渠道換成了『雪花』品牌,藍劍銷聲匿跡。

每進入一處市場,收購當地啤酒企業後,華潤雪花都會把收購的品牌全都替換為雪花,以此加強華潤雪花的知名度。

在運作雪花啤酒時,華潤雪花想要以清爽、清淡的口感,爭奪年輕市場。

並且制定了低價策略,價格相比其他同品牌產品,永遠低上那麼一點點。

事實證明這種策略非常成功,年輕人記住了『勇闖天涯』,華潤雪花也成就了銷售連勝的奇跡,成為了全國啤酒市場的老大,坐上了行業第一的寶座。

2020年中國啤酒行業市場份額

0 3

外資企業的強力推動

除了國內企業的收購並購外,當今國內啤酒行業的市場格局,離不開外資企業的強力推動。

放眼望去,百威、嘉士伯等品牌的廣告鋪天蓋地,超市貨架上也擺得整整齊齊。

然而,這隻是表象。

當今國內不少品牌的啤酒,雖然還掛著曾經的名字,卻已經是實實在在被外資所把持了,哈爾濱啤酒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

1900年,俄國人在哈爾濱首先建立了烏盧佈列希夫斯基啤酒廠,將啤酒帶到了中國,這就是哈爾濱啤酒的前身。

隨後外國商人們紛紛在中國建立啤酒廠,比如德國人和英國人合營的英德啤酒公司,是青島啤酒的前身;挪威人在上海建立的維納亞啤酒廠,是上海啤酒的前身……

彼時的啤酒廠為外資把持,多建立在沿海和租界地帶,生產資料和技術也被外國人牢牢掌握在手中,生產出來的啤酒也是給在華的外國人飲用的。

再加上侵略戰爭的因素,國內的老百姓要麼消費不起,要麼同自古以來習慣的白酒滋味不匹配,所以啤酒在國內也沒什麼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