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國整體的啤酒產量同比下降約0.1%,年產值為4506.4萬千升,近幾年持續呈現下滑趨勢。
同時,根據歐睿的數據顯示,啤酒的總銷售額在去年下降了4%,整體的啤酒市場逐漸飽和。
目前,中國啤酒市場已被華潤雪花、青島啤酒、百威英博、喜力和嘉士伯五大寡頭瓜分,然而2014年來持續的負增長迫使這些企業開始開拓高端啤酒市場。
這意味著通過低價高產的拉格推動銷售額的方式已顯頹勢,啤酒的高端化和多元化發展,勢不可當。
然而,對比傳統的啤酒工業,雖然國內的高端啤酒產業市場份額僅為4%,但整體的利潤卻已達到了18%。
目前國內精釀酒廠的銷售量隻有1%,而精釀市場卻以每年40%的速度在逆勢增長。
有專家預測,精釀市場的份額有望提升至3%。
中國啤酒產量趨勢
價格不斷增長的國內啤酒市場,高端化成為新的趨勢
在2016年平均每公升啤酒價格增長了10%,達到了11.8元一升。
同時,中國消費者也在尋求多元化的啤酒類型。
精釀啤酒中的一大類,世濤(Stout),在去年實現了產量47%的飛速增長。
越來越多的進口世濤在網絡上銷售。
零售店如沃爾瑪也在把這類啤酒向中小城市的推廣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因此,工業啤酒的衰退不僅對於國內的進口啤酒經銷商來說是個商機,也激發了中國小型精釀酒廠的活力,同時促進了大型酒廠向高端化的轉型。
總體而言,國內啤酒市場的趨勢為進口量增加,大廠轉型,小型精釀酒廠如雨後春筍般遍佈各地。
市場現狀分析:精釀啤酒在中國
精釀酒廠如今已在中國大大小小的城市遍地開花,除了引入精釀啤酒的外國人創立的酒吧,如拳擊貓、大躍之外,不少中國的自釀愛好者也開設了自己的酒廠,如牛啤堂、高大師。
他們在啤酒中加入了中國的元素,汲取了茶文化和當季的水果,開發出令人眼前一亮的產品。
網絡的經銷商加速了精釀啤酒的推廣。
Imbeer、啤酒共和,甚至淘寶都提供了大量的進口精釀啤酒,從著名的歐美酒廠直接提貨,如荷蘭的帝磨欄、比利時的修道院啤酒等等。
而國內知名的精釀酒廠,熊貓精釀在五月份完成了1.19億人民幣的A輪融資,由華通集團領投,此舉無疑將大大提升其產量,甚至國際地位。
從2014至2016年,熊貓精釀的銷售額一直保持著300%的增長,在2016年的營收更是高達4000萬元[6]。
據熊貓精釀的潘丁浩說,『全國50多個城市都有我們的經銷商,基本覆蓋了所有省份。
除了一二線城市,中山、東莞、拉薩等地的銷售增長也很快』
國內的大型酒廠也在做出應對,比如青島啤酒在去年的五月八日在北京舉辦了『青島啤酒精釀啤酒品鑒會』,主打其新作IPA,受到廣泛關注。
在不久前,青島啤酒還開啟了精釀機甲的全球巡回活動,在各大城市推廣精釀啤酒,並展現了釀造全過程。
除此之外,燕京也不落下風,將在北京國際燕京啤酒文化節上推出三款新型啤酒,分別為琥珀艾爾、IPA和世濤。
然而對於『精釀啤酒』一詞,燕京啤酒公司副總工程師兼技術中心主任林智平卻表達了自己的看法:『這些詞和質量的關系現在沒有必然聯系,但是卻有很強的蠱惑性和歧義。
所以這些詞不是用來宣傳的,更不應當借助這些詞發出太多的攻擊言論。
還是優先考慮質量吧』
轉眼外國企業,世界第一大啤酒公司百威英博不斷地兼並收購美國的精釀酒廠,陸續將芝加哥的鵝島、西雅圖的Elysian,以及北卡的Wicked Weed招之麾下。
第二大的喜力集團也收購了美國第六大酒廠Lagunitas的一半股份。
比利時的督威(Duvel)也選擇與火石行者(Firestone Walker)在北美合並。
就連跨酒業的星座集團也伸向了精釀市場,收購了加州聖地亞哥的Ballast Point。
盡管美國的精釀酒廠數量以每年上百的數量增長,但總體的啤酒市場被寡頭壟斷。
大型啤酒集團不斷吞逐有成效的精釀酒廠,並彌補了小廠在運輸上的困難,從而進行國際市場的推廣。
百威英博在將比利時白啤福佳(Hoegaarden)引入中國之後,繼而打算推廣鵝島的系列產品,如312小麥艾爾和Honkers艾爾。
同時,百威英博在今年7月1日買下了愛爾蘭品牌健力士在中國市場的銷售權,旨在響應對深色世濤越來越高的需求。
除了對進口加大控制,百威英博還通過旗下的ZX Ventures公司收購上海的拳擊貓,來擴展中國本土的啤酒市場。
中國精釀啤酒的發展隱患
中國的精釀市場正在蓬勃發展。
大眾消費水平的提升、電商的崛起、商品體驗感的追求,以及對外來文化的崇尚,無一例外地促進了精釀啤酒在國內的普及。
各地的家釀協會也在催動著啤酒多樣化,小型的精釀啤酒節提供了交流的平臺,甚至一些成功人士已將自己釀酒的經驗之談以及創業故事寫成了書籍,供人參考。
除開這些積極的因素,目前中國的精釀啤酒還面臨著一些隱患,以下幾點便是目前中國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a. 政策法規
中國的精釀酒廠沒有政策的扶持,導致了準入門檻偏高,家釀愛好者很難白手起家,建立自己的小型酒廠。
國家對於小型酒廠的政策還停留在國有的工業酒廠。
由於所有的食品進入超市都需要生產許可證,小型酒廠的規模很難滿足標準,隻有通過尋求國有企業的大型酒廠來代釀,而工業啤酒的釀造方式屬於下發酵,溫度偏低,所需要的器械必然與精釀酒廠的需求有所出入,其中品控的保證就使得商品上市難上加難。
同時,中國規定上市的鮮啤酒,即有活酵母殘留的啤酒,標有的保質期不能超過一個月。
大多數的精釀啤酒由於不使用巴氏消毒和過濾,保證了新鮮度和口感,如此短的保質期便意味著無法大量生產囤貨。
不僅目前的國家政策沒有向本國生產的啤酒傾斜,反而縱容了進口啤酒,阻礙了國內精釀啤酒的發展。
相反在美國,在釀酒協會的推動下,2011年聯邦政府批準了產量在600萬桶以內的小型酒廠的稅收優惠政策。
同時,美國國會近年來在審核一項名為精釀飲料現代化和稅收改革的法案,一旦通過,年產6萬到200萬桶的小型酒廠的消費稅將減到3.5美元一桶。
美國的政策保護了小型酒廠,也促成了九十年代精釀啤酒的崛起。
b. 行業協會
中國目前缺乏一個正規的精釀啤酒協會。
目前在中國,各地區的家釀協會風生水起。
家釀比賽,啤酒節甚至釀酒課程也在慢慢普及當中。
幾年前啤博士也將啤酒裁判認證協會(BJCP)引入中國,借此提高啤酒愛好者對啤酒文化的認知和專業性。
然而行業的發展離不開相互的交流和具有政治影響力的協會。
閉門造車隻會導致生產的啤酒質量參差不齊,口碑下降。
在美國,不同協會之間的協作便非常高效,共同推動了啤酒行業的發展。
美國釀酒協會一直致力於改變國家政策,以幫助小型酒廠的啟動,同時還雇有專業的數據分析團隊,預判整個市場的走勢,給整個行業引路。
同時,像Cicerone和BJCP這樣專業的考核,也加強了侍酒師或服務人員對啤酒知識的了解,以及規范的品酒師評判。
同時,一些酒廠開源的態度,也大大促進了啤酒技術的交流。
c. 招牌濫用
國內對於精釀啤酒的認知還處於一個非常模糊的階段。
精釀啤酒在很多人眼裡,隻是一個體現身份和品味的產品,而忽視了產品背後的文化和故事。
歐洲,如比利時和荷蘭的酒廠越來越主打出口,尤其瞄準了中國市場。
然而目前國家尚未對精釀啤酒一詞做出有關的限定,任何工業啤酒都可以自封為精釀啤酒。
所以需要警惕的是,打著精釀的招牌並不保證產品的質量,一款啤酒的好壞需要依靠味覺來判斷,而不是一張虛有的標簽。
美國釀酒協會目前給出的定義是小型、獨立和傳統。
這代表了隻有年產量低於600萬桶,酒廠自身控股75%,遵循傳統與創新的原材料和發酵方式的酒廠,才可以稱得上是精釀酒廠。
近日,美國釀酒者協會推出了精釀啤酒的標識,進一步增加了其在消費者中的認知度,以方便購買決策。
據調查,大型集團如百威英博,曾在馬薩諸塞州賄賂了400家零售商,向他們提供了高達942200美元的設備,以此換來自家啤酒的曝光度。
精釀標識在美國的推出,一定程度上是在幫助小型精釀酒廠反抗大型集團在渠道上的優勢,從而在壟斷的趨勢下夾縫中求生存。
雖然,精釀一詞與酒的質量沒有直接聯系,但因為小型酒廠開創了五花八門的啤酒風格,具有創新精神,精釀啤酒往往暗示了風格的多樣性。
d. 釀酒原料
中國由於特殊的地理原因,大麥並非主流的種植作物,而啤酒的另一大原料,啤酒花更是品種單一而產地受限。
這就意味著中國目前的精釀啤酒非常依賴歐美的原材料。
中國的啤酒花產地主要在新疆和甘肅,近年來,由於大型酒廠嘗試轉型啤酒,進口酒花的需求不斷增加,導致了國內酒花的產量一再下降。
同時,啤酒花的育種需要國家農業機構的科研支持,而顯然,開發時間長、種植要求高使得啤酒花這個作物受到忽視。
美國西海岸的IPA如燎原之火紅遍了全美,這離不開啤酒花的功勞,如果中國啤酒可以在啤酒花的品種有所創新,那將推動國內啤酒的多元化。
結語:
精釀啤酒已經慢慢滲透進了我們的生活。
或許你還不清楚精釀啤酒的定義到底是什麼,那就請走出家門,試著找一家離你最近的精釀酒吧,聆聽釀酒者的故事。
精釀一詞不是噱頭,而是對質量孜孜不倦的追求。
精釀愛好者尊重匠人的精神,崇尚個性的多元化,也渴望把酒臨風,暢所欲言。
工業生產隔離了我們和生產者,而精釀啤酒便是沖破這層隔閡的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