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微信公眾號:高大師精釀啤酒
『所謂藍海,就是一個沒有競爭的市場。
或者再直接一些,就是可以把那些紅海市場的大鱷排除在外的市場。
聽起來是不是很牛鼻?
五、為什麼大公司現在會精神分裂?
『大公司面對新的市場會精神分裂』這句話是啤酒市場營銷專家方剛常說的一句話,意思是大公司在今天會手足無措,目標市場太多讓他們精神分裂。
其原因就是在這個高速發展的社會中,新興文化層太多,大公司無法一統天下,疲於奔命。
我們在前面說到了新興文化的叛逆性、不規律性和多變性。
需要從業者親自置身於新文化中,切實把握時機和商機。
這一切在大公司裡,尤其是官僚體制嚴重的大型國有企業中幾乎不可能實現。
大公司為了避免人為因素的幹擾,建立了標準化和去人性化的管理制度。
翻看一下任何ISO的各種標準制度,裡面涵蓋了一個企業的方方面面,但幾乎看不見需要發揮個人因素的內容。
如果有意外時需要負責人來做出某項決定,也是有一個標準流程去組織人員去完成。
大企業的概念創新,都是由幾個人或者部門協調完成。
其中就難免人浮於事,推卸責任,以及企業各級領導對創新內容的幹涉等等,其『創新』的最後結果往往是各個方面的妥協,代表了一個企業團隊的中和意見,而非新興文化社群的需求。
對於大公司來說,既得大市場利益與新興市場利益之間有劇烈的矛盾。
如果一個大公司輕易開拓了一個新的文化市場,就可能犧牲它目前市場的利益,甚至遭到整個行業的反對。
新文化層畢竟無法規律性地掌握,大公司不敢涉足怕犯錯誤,誤入雷區,所以,大公司根本不可能開展文化創新。
舉個例子,某大型公司要開發一款新的水果飲料。
其主要市場負責人告訴我,管事的人太多,產品的概念中要兼顧各方面的人情世故。
所有參與的人都害怕承擔責任,不敢拍板,市場反應速度太慢,等等問題。
三年多的時間花去了幾個億的市場策劃和投入費用,年產值也居然隻有5000萬元。
這些雖然看起來是在指責大公司缺少文化創新的能力,其實它也指出了在有些國家發展文化產業的困境。
很多所謂的文化產業,都是在指定空間裡的小玩鬧,管事的婆婆太多,條條杠杠太多,所有的文化創作中必須謳歌,必須有統一的姓氏, 完全不顧時代潮流,這樣就很難出現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文化作品,也很難再出現文化大師,其根本原因就在此!
所以,文化戰略的藍海市場隻有初生牛犢的小企業才能玩得起來。
而小企業也必須以滿足新生文化階層的需求為宗旨去營造自己的市場營銷。
六、為什麼沒有文化就不是精釀啤酒?
新文化層的興起推動了中國的精釀啤酒運動的發展。
一個啤酒品牌只要順應新興文化層的意識形態需求,並且通過適當的產品文化表述去滿足這些需求,就可以打造出自己的文化藍海市場。
也就是說,小企業的啤酒品牌,必須做好其文化內涵才能回饋其擁躉者,才能符合新興文化層的需求,才能被接受,才能避免與大啤酒公司的競爭,才能存活。
所以說,沒有文化就不是精釀啤酒!
新興啤酒品牌無法與傳統啤酒在紅海競爭。
小企業的啤酒產品,如果無法建設起自己的藍海市場,充其量也隻是一個新產品,一個新功能,或者一個多功能產品。
大公司具有更好的技術和市場資源,完全可以做出更好的產品概念,擁有更大的市場占有率。
所以,隻有文化創新才是中國小啤酒企業的唯一出路,隻有通過文化建設才能打造自己的藍海,才能避免被大企業碾壓。
中國社會在高速發展,傳統文化不斷地被顛覆,新的文化需求不斷產生,遍地都是巨大的商機,為小啤酒企業造就了大量的機會。
許多新生的啤酒企業主不理解這些事情,在整盤佈局上有些本末倒置,以為漂亮的標簽,炫酷的啤酒名字,幾個新款的啤酒口味就是精釀啤酒的全部,忽視了對自己文化建設的投入,而把錢投入了傳統渠道建設,企圖與大公司在開闊的地面決一死戰。
有些企業甚至在還沒有開戰前,首先尋找自己的同類企業開戰。
這樣的企業因為缺少自身的可持續發展的內涵,在資金消耗後將存活不久,隻能成為行業的笑柄和前車之鑒。
我認為在今後的一兩年內,會有更多的這類企業誕生,然後迅速消亡。
鑒於文化建設對於精釀啤酒的重要性,我希望把精釀啤酒的定義上再加上文化內涵這一條,精釀啤酒是具有文化內涵的、高品質的、小規模生產的啤酒。
我也將會把文化建設做為『中國精釀啤酒協會』的入會門檻,提交籌備委員會討論。
第三部END,第四部將公佈文化創新藍海戰略的具體步驟,大福利敬請期待。
更多精釀相關內容,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