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香靠發酵,小曲清香白酒的發酵工藝如何操作?老師這樣教。《圖+文》

發酵工序

要求:箱、桶(池)配合恰當,發酵快慢正常,使多變酒、少產酸,減少其他損失。

要點:根據季節準確使用配糟數量,溫度合適,不長雜菌(表1-66)。

按室溫、配糟溫度估計可能達到的團燒溫度;根據團燒溫度、配糟酸度和熟糧水分確定箱口老嫩和培菌糟、配糟溫差。

正常條件見表1-67。

加大攤晾面積,縮短攤晾時間。

踩緊桶,靈活上水。

(1)操作方法留用配糟要按季節固定:第1甑裝滿全部留起,第2甑留一定深度,計算剛好夠次日配槽和底面糟數量。

囤撮數量根據季節,室溫調節,以裝桶時溫度剛冷至要求為度。

出甑時均勻倒在囤撮上。

在裝桶前,清掃凈發酵桶(池)和晾堂,撒稻殼少許,攤開囤撮中的配糟,用木鍁刮平。

攤晾面積要適當寬些,約50平方米。

出箱攤晾:揭開草簾、竹席,檢查培菌槽。

將箱板撤去,用木鍬把培菌槽平鋪在配槽上,要厚薄均勻,犁成行子,攤晾一定時間,收堆裝桶。

裝桶:先將預留的配糟150-200千克裝入桶底作底糟(厚約10厘米),撒少許稻殼,隨即裝入混合糟,邊裝邊踩緊。

蓋上面糟。

裝完,適當上熱水或不上水,泥封發酵。

發酵管理:泥封後24小時檢查吹口,以後每隔24小時清桶1次,同時檢查吹口。

正常情況是:頭吹有力;二吹要旺,氣味醇香;三吹趨於微弱,氣味刺鼻;四吹以後逐漸斷吹。

從吹口強弱、大小、氣味可判斷發酵情況。

(2)注意事項

①配糟質量:配糟酸度、水分和疏松程度可以影響混合糟酸度、發酵升溫、發酵快慢和酒精含量,淀粉含量對出酒率也有影響。

要正常生產,配糟質量應力求穩定。

因此操作時不能單純考慮當排發酵要求,還要著重考慮對下排配糟質量的影響。

正常的配糟質量大致是酸度1.10-1.18,水分67%,稻殼含量12%,淀粉含量5%-5.15%。

熟糧水分重、裝桶溫度和箱口老嫩配合不好、出箱和發酵溫度過高時,發酵生酸常多;出箱老、發酵溫度低,配糟水分常增大;當箱桶配合不當,發酵不正常,以及稻殼用量過少時,配糟會顯膩。

配糟淀粉在正常發酵情況時,應該是含量低的出酒多。

但在實際操作中,有時出酒不多,而配糟淀粉顯著減少,這應該是熟糧水分重或出箱過老、淀粉無形損失增大的結果。

生產中應根據配糟質量變化情況,注意加以調整。

若當排配槽質量很差、酸度大、水分重、顯膩等,淀粉含量雖高也不能多留,否則會引起連續短產。

②配糟用量:發酵槽內使用配糟,是為了調節溫度、酸度及酒精含量,利用殘餘淀粉和提高蒸餾效率,從而提高淀粉出酒率。

因此,配糟的使用比例十分重要,它直接決定發酵糟的混合酸度、酒精濃度和發酵升溫。

用量過少,酒精含量過高,發酵溫度高,阻止了發酵正常進行;用量過多,酸度大,發酵緩慢,工作量大,耗煤多。

據經驗,混合糟中每.產酒1%時的升溫系數為1.2-1.4。

為了減輕勞動強度,節約煤炭,配糟用量應盡可能減少。

③配糟溫度;配槽溫度高低對裝桶溫度.發酵速度有直接影響。

要求做到裝桶時剛好合適,不能高,高了不易晾冷,溫度不勻;更不能低,低了達不到進桶溫度要求,出酒率也低。

必須在頭天結合天氣、收箱溫度,注意掌握好囤撮數量,使次日裝桶時溫度均勻合適。

如果氣候突然變化,上班時檢查囤撮內糟子偏熱,可踩動撮邊,使糟子開口散熱;倒糟子時端起撒開,用鍁揚、電扇吹或擴大攤晾面積等。

配糟過冷可減少配糟,縮短攤晾時間,或換一部分熱糟子。

出箱前配糟溫度,室溫10攝氏度以下,保持24-25攝氏度;室溫23攝氏度以上,近室溫;室溫23攝氏度以下,保持23攝氏度。

④關於裝桶條件的配合:控制好底糟和面糟。

發酵桶中加底糟和面糟有下列作用。

其一,保證正常的糖化和發酵作用。

發酵桶的底部接近地面,散熱快,桶面與空氣的接觸面大,散熱也較快,這就會使接近底面的發酵糟的溫度容易下降,影響正常的糖化發酵。

其二,防止酒精成分損失。

在發酵過程中,由二氧化碳帶出和由於溫度高而自然揮發跑出的酒精,可被面糟吸收,從而減少酒精損失。

其三,減少淀粉損失。

使殘留在配槽中的淀粉繼續利用,減少淀粉損失,提高出酒率。

關於底面糟的數量和溫度問題:在正常情況下,底面糟的使用量,約等於新投料經發酵蒸餾後糟子的數量,即相當於每日的丟糟數量。

這樣可使發酵桶的總用料數經常保持不變。

根據總的用量,隨季節和氣溫的變化,確定底面糟用量,一般底糟約占總量的2/3,面糟占1/3。

底面糟的溫度,冬高夏低,與混合糟保持一致。

為了保證正常發酵,底面糟溫度可比混合糟高2-3.9。

發酵總速度;發酵溫度上升大約與發酵變酒的速度一致, 速度過快或過慢都會影響產酒。

發酵速度在冷熱季可調整發酵時間,如6天或5天,但一般不隨意變動。

因此,必須控制好發酵速度。

影響發酵速度的因素是:團燒溫度、出箱老嫩、混合糟酸度、熟糧水分等。

正常的發酵速度是,5天發酵頭吹升溫10%,二吹升溫45%。

頭吹太快,出酒差些。

糖化發酵速度的配合問題:發酵總速度應當控制適當,糖化和發酵速度也要平衡,否則發酵不正常,都會少產酒。

除熟糧水分多、原糖多,糖化速度快以外,團燒溫度高,以促進糖化,抑制發酵;酸度適宜可促進發酵。

在實際操作中,主要是通過上述因素的互相約束來使糖化、發酵速度達到基本平衡的,再通過培菌糟、配糟溫差盡量達到完全平衡。

糖化發酵速度是否平衡,可從吹口氣味檢查。

老工入經驗,吹口氣昧一般為3種:培菌槽熱,帶甜氣;配糟熱,帶糟子酸氣;雜菌多,酵母衰老,帶刺鼻氣(可能是醛類)。

正常的發酵,頭吹涼悠悠的帶甜香氣,糟子氣、刺鼻氣兼而有之,都不明顯;二吹猛,甜、酸氣,不刺鼻,不帶糟子氣。

若糖化發酵速度配合不好,如有時培菌糟熱,糖化快,發酵跟不上,過量的糖使頭吹帶甜。

有時配糟熱,發酵快,頭吹帶酸味;有時箱嫩,配糟涼,酵母增殖多,糖量不足,酵母早衰;或感染雜菌,頭吹刺鼻等。

糖化快或發酵快都會導致生酸大,出酒率低。

根據裝桶條件查對表,在實際掌握中,為了提高出酒率,進桶團燒溫度要盡可能控制在23-259攝氏度。

室溫高時要接近室溫,室溫低時要提高配糟溫度。

根據酸度高低掌握熟糧水分,配糟酸度在1.10-1.18較合適。

酸高熟糧水分輕,更高可減少配糟或多用稻殼,使本排少受損失,下排正常。

酸不足加底鍋水。

根據熟糧水分掌握出箱老嫩,水分多時,出箱原糖可以少些;水分少時,出箱原糖要求多些。

正常的箱是小泡子,原糖為3%-3.4%。

任何情況不能出老箱。

此外,根據吹口氣味,決定配糟溫度、培菌糟與配槽溫差及攤晾時間。

要求團燒溫度合適,吹口氣味正常

⑤嚴防雜菌侵入,搞好清潔衛生:縮短培菌糟攤晾時間。

培菌糟攤晾最易感染雜菌,不攤晾進桶溫度又太高。

要縮短攤晾時間可把箱溫控制低些,還要加大攤晾面積,並通風。

裝桶前將發酵桶四周用清水洗凈,可減少雜菌感染的機會,熱季尤為重要。

配糟在囤撮內攤得過薄,或倒在晾堂攤晾時間過長,雜菌感染繁殖,溫度升高,糟子發倒燒,頭吹猛,吹氣刺鼻,出酒率低。

⑥總結操作經驗,做好原始記錄:記錄要求真實,不能估計,要抓關鍵。

如蒸糧操作定型後,隻記初蒸時間、燜水溫度等;又如裝桶,要記好攤晾時間、團燒溫度等;桶內發酵升溫、吹口情況,每天細致記錄。

小曲酒系采用續糟法釀造,配糟質量(淀粉、酸度、水分)對下排出酒有影響。

因此,看出酒率高低,除本排外,還要將上排和下排結合起來比較。

如有時配糟淀粉含量較多,箱老或發酵溫度高,能多出點酒,但下排照樣要短產。

因此,必須總結經驗,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才能做到連續高產、穩產。

⑦發酵桶常見病害的挽救:在發酵過程中,由於對溫度高低掌握不適當和雜菌的侵染以及設備上的影響等原因,往往使發酵桶產生以下病害。

冷反燒:在裝桶時,配槽攤晾過久,極易感染雜菌,以致從吹口逸出的二氧化碳氣體有怪味,吹氣大,現熱尾。

此時可由桶面灌入熱水或熱酒尾,以提高桶內溫度和增加發酵糟酒精含量,抑制雜菌繁殖,使吹口氣味逐漸恢復正常。

升溫猛:由於裝桶溫度過高,適宜於雜菌的繁殖,以致吹口的吹氣大,現熱尾,有怪味,同時桶內升溫快而猛。

此時可由桶面灌入冷酒尾,以增加發酵糟的酒精含量,從而抑制雜菌生長繁殖;或放掉桶內黃漿水,或提前開桶蒸餾,避免糖、酒變酸的損失。

根據升溫過猛的現象,可在下一酢采取以下措施:選擇當日較低的室溫進桶;適當減少投糧,並增加配糟用量;降低配糟溫度等。

升溫不夠:由於裝桶時混合糟的溫度過低,或由於冬季桶窖四周散熱較快,因而桶內糖化發酵作用緩慢,桶內溫度升得太慢或升溫不夠。

此時可於一吹、 二吹、三吹時從桶四周加入熱水或底鍋水,以提高桶內溫度。

遇到升溫不夠,下一酢可采取減少配糟用量、裝夾糟桶(即在桶內四周裝一層熱配糟保溫)、桶四周用稻草包裹、桶面加蓋稻草或稻殼保溫等措施。

不升溫:在裝桶時,溫度的掌握雖較適宜,但由於利用封存已久的配糟裝桶,或前排曾受病害的糟子裝桶,造成桶溫不上升或升溫太慢。

這是糟子含酸較高的原因。

此種病害的補救辦法是,對封存久和受病害的糟子須用燜水蒸糟法處理後才用;最好是在停桶前將配糟曬幹保存,開桶時經蒸煮後作配糟用。

此外,配糟溫度比正常高1 ~2攝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