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五糧液為什麼是好酒?好在哪?貴在哪?《圖+文》

中國的酒文化源遠流長,要說起什麼是好酒,大家估計張嘴就是茅台、五糧液,因為這兩個酒名聲太大了,在國外也是響當當的中國酒代名詞,但是大多數人隻知道酒好,到底酒好在哪?

你知道嗎?

閑坐堂中聽風雨,紙扇輕搖論古今,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聊聊這兩個名酒的歷史。

國酒茅台

茅台酒出自茅台鎮,這個大家都知道,茅台鎮的歷史悠久,源遠流長。

據傳,遠古時赤水河的土著居民——濮人,已善於釀酒,時間上比杜康還早。

而更為確切的是:《史記》記載,在漢朝,仁懷已有了『枸醬酒』,可以說是茅台酒的雛形。

濮僚人在茅草臺子上祭祀祖先,對先人開荒破草表示祟敬,慣稱『茅台』,在仁懷境內濮僚人居住過的地方,也有茅台的地名。

公元前135年,漢武帝使臣唐蒙出使南越(今廣州),在南越王的宴席上,唐蒙嘗到了今仁懷一帶產的歷史名酒——枸醬酒。

為取悅漢武帝唐蒙繞道鳛部,即現在的仁懷一帶,取枸醬酒獻給武帝,武帝飲後,覺得甘美異常,贊其『甘美之』,故有『唐蒙飲枸醬而使西域』之說。

至唐、宋朝,仁懷已成酒鄉,釀酒之風遍及民間。

茅台釀制的優質大曲酒『風曲法酒』盛行於市。

宋人張能臣的《酒名記》,以此酒質量佳美而載入酒史。

到清朝,茅台酒業興旺,有『茅台燒房不下二十家,所費山糧不下二萬石』及『仁懷城西茅台村釀酒全省稱第一』的記載。

茅台燒、茅台春、茅台燒春、茅春等酒名聲鵲起,獲得『酒冠黔人國』,『風來隔壁三家醉,雨後開瓶十裡香』的贊譽。

1784年,(清乾隆49年)茅台『偈盛』酒號正式取名為茅台酒,清末至民國相繼有『成義』、『榮和』、『恒心』燒房出現,繼承和發揚了源遠流長的傳統工藝,形成了一定規模的生產能力。

1915年,美國舊金山召開巴拿馬萬國博覽會,貴州省以『茅台造酒公司』的名義,推薦了『成義』、『榮和』兩家作坊的茅台酒樣酒參展,當時,茅台酒裝在一種深褐色的陶罐中,包裝本身較為簡陋土氣,幾乎無人問津,我愛國代表急中生智,拿起一瓶茅台酒佯裝失手,酒瓶摔破在地上,陶罐一破,茅台酒頓時酒香四溢,優雅細膩的醬香彌漫了整個會場。

中國赴賽監督陳琪等人在南洋勸業會評獎時就品嘗過茅台酒,在舊金山中華會館的宴請中喝的也是茅台酒,知道茅台酒具有醬香馥鬱、空杯留香的特點。

於是靈機一動,建議把一瓶茅台酒分置於幾個空酒瓶中,並去掉蓋子,敞開酒瓶口,旁邊再放上幾隻酒杯,任茅台酒 揮灑香氣,供專業人士品嘗。

敞開的茅台酒因酒及其香充分暴露,更為濃鬱。

此舉果然非常有效,博覽會會場裡的參觀者們紛紛尋香而來,更有好奇者順手拿起酒杯,爭相倒酒品嘗,一致『咂咂』交口叫絕。

展館內一時人頭攢湧,熱非凡,很快產生了轟動效應。

中國展品以農產品為重頭,故大部分陳列於農業館中。

茅台酒以酒香為媒,產生了轟動,吸引了大量看客,不僅自身為公眾所認識,成了眾多展品中的明星,後來一舉多得金獎,茅台酒與法國科涅克白蘭地、英國蘇格蘭威士忌一起被譽為世界三大蒸餾白酒,成為響當當的世界品牌。

伴隨著茅台酒的騰飛,茅台鎮從此走向世界、聞名中外。

1951年,『貴州省專賣事業公司仁懷縣茅台酒廠』即『國營茅台酒廠』成立。

在此之前,成義、榮和、恒興幾家酒廠均稱自己生產的酒才是『真正茅台酒』。

茅台將 『華茅』、『賴茅』、『王茅』 三家酒坊合並,正式生產統一品名的茅台酒。

五十年代的茅台,采用的是土陶瓶、木塞尿泡皮封口,在其背標上清楚地標註著『解放前曾在巴拿馬賽會評為世界名酒第二位』的字樣。

姚子雪曲五糧液

五糧液產於四川省宜賓市,有著悠久的歷史。

唐永泰元年,唐代詩人杜甫從嘉州乘船東下,船至戎州時,戎州行政長官楊使君設宴東樓,杜甫對重碧酒(五糧液前身)情有獨鐘,飲後詩興大發,即席賦詩一首,名曰《東樓詩》:『勝絕驚身老,情忘發興奇。

坐從歌伎密,樂任主人為。

重碧拈春酒,輕紅擘荔枝。

樓高欲愁思,橫笛未休吹』這是對五糧液前酒的贊美。

在當時,重碧酒已居於百酒之上,而且詩酒相傳,更使它名聲遠播。

宋元符元年,號『涪翁』的宋代詩人黃庭堅仕途失意,貶謫戎州,三年當中,他遍嘗戎州美酒,寫下了17篇贊美詩。

從詩中可以看出,詩人最為推崇的酒有兩種,一是『荔枝綠』,二是『姚子雪曲』(五糧液前身)。

明初,位於宜賓城北且最負盛名的『溫德豐』釀酒糟坊有一位陳師傅,他在總結唐、宋時期名酒『荔枝綠』和『姚子雪曲』的釀造方法的基礎上,摸索出一套用大米、糯米、蕎麥、高梁和發米等五種糧食為原料,以小麥制成的曲藥為糖化玉酵劑、采用老窖發酵、天鍋蒸餾等工藝的『陳氏秘方』,釀造出了醇和甘香的『雜糧酒』。

經過幾代相傳,秘方傳到了一個名叫鄧子均的手裡。

鄧子均富有革新精神,不滿足現狀,他將『雜糧酒』的配方作了調整,幾經摸索,才在1928年將『雜糧酒』的配方確定下來,釀出了更加理想玉液瓊漿。

1929年,鄧子均在宜賓名人的一次聚會上,捧出一壇用五種糧食釀造的美酒,壇封一開頓時滿屋飄香,賓客飲之,交口稱贊。

晚清舉人楊惠泉說:『如此佳釀,名為‘雜糧酒’似嫌凡俗。

此酒集五糧之精華而成玉液,幹脆叫‘五糧液’吧』眾人聞之,拍案叫絕,獨具特色的『五糧液』從此得名。

為了銘記這位『五糧液』的譽名人,五糧液集團特在廠內酒文化博物館和世紀廣場立漢白玉塑像,他就是第一位稱謂『五糧液』的人——楊惠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