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向善財經,作者|劉能
在等待世界杯四分之一決賽到來的中場時刻,中國啤酒玩家們卻比以往更加充滿了激情和冒險精神。
近日,有媒體從重慶市市監局官網獲悉,華潤酒業控股有限公司收購貴州金沙窖酒酒業有限公司股權案已獲無條件批準。
這意味著被稱為『中國白酒行業最大的並購案』即將正式誕生於一家啤酒企業之手。
雖然相關公告在今年10月份就已傳出,但如今塵埃落定之際,不少市場投資人仍是頗感怪誕。
不過驚訝歸驚訝,資本市場卻沒閑著,反而是早早地開啟了短期的價值『投票機』,接連兩日,華潤啤酒都收獲了不小的股價漲幅。
並且如果把時間線拉長來看,自華潤啤酒『官宣』收購金沙酒業至今,其股價一路呈震蕩上行趨勢,一個多月間漲幅超20%。
短期利好,不減長期承壓『嚴寒』?
對於華潤啤酒為什麼跨界入局白酒,從資本市場落點到啤酒行業的角度或許會更好理解。
先說當前啤酒賽道存在的幾大利好因素:
一是世界杯對第四季度啤酒淡季的市場消費提振效果明顯。
據京東數據顯示,今年世界杯開賽兩日,京東超市啤酒成交額同比增長78%。
其中,喜力啤酒、青島啤酒與雪花啤酒銷售額分別同比增長230%、169%和163%。
環比來看,青島啤酒與雪花啤酒分別增長52%、50%。
而如果按照以往慣例,受氣溫降低和要承擔全年較高比例的銷售費用,四季度往往啤酒行業一年當中業績最低的時候,比如在青島啤酒在近兩年以來都曾出現過第四季度業績變臉虧損的情況。
但如今在世界杯『反季節』熱情沖擊下,即便可能依然難破啤酒行業四季度魔咒,但減虧卻是頗具希望。
二是玻璃、鋁制品等上遊包裝材料成從今年三月份開始陸續回落,有利於刺激四季度或明年啤酒行業利潤彈性的釋放。
因為同飲用水一樣,啤酒企業的成本同樣集中在包材領域,占比接近50%。
而在2021年,鋁價漲幅達40.2%,瓦楞紙價格漲幅超過20%,所以不少啤酒企業紛紛以漲價來應對供應鏈成本的上升。
但由於啤酒酒企有采購周期且原材料價格的下行也需要一定的傳導時間,所以不少投資機構預計從今年四季度開始啤酒市場成本下行情況會較為顯著,毛利會有所反漲。
三是後疫情時代的真正降臨,對重線下消費場景的啤酒賽道預期估值修復明顯。
目前來看,隨著防疫政策的優化,線下餐飲場景的逐漸復蘇,人們壓抑許久的社交消費需求或將得到迅速釋放,而啤酒作為人與人情感關系的消費粘合劑之一,自然也將迎來一波恢復性增長。
說到這,是不是覺得啤酒股要起飛?
先冷靜一下,上述的利好因素幾乎都局限在中短期內,對應的也是整個啤酒板塊,雨露均沾之下,很難說哪家啤酒廠商能夠真正借此一飛沖天。
而且更重要的是,自2013年以來啤酒行業不斷萎縮的存量市場競爭環境並沒有發生根本性變化,短期的利好並不能掩蓋啤酒行業長期的不確定性。
所以這就意味著,真正能拉開市場差距的、也能讓市場投資人們看到啤酒長期價值『稱重機』的其實還是華潤、青島啤酒們的中長期佈局。
啤酒高端化的盡頭是白酒?
目前來看,啤酒酒企們的長期破局思路有兩方面:一個是從『噸量』到『噸價』競爭的產品高端化結構升級;另一個是跳出啤酒品類,尋找白酒等第二增長曲線的助力。
很明顯,啤酒高端化最直接的表現就是提價。
而且如果回頭對應到K線圖走勢來看,也似乎正是華潤、青島和重慶啤酒們在18—19年和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的兩輪大規模提價,直接提振了因價格戰和存量市場而整體趴底的啤酒板塊股價。
所以換句話說,從資本市場的角度判斷當前各啤酒股長期價值的關鍵就是看高端化,準確來說是看產品升級後的提價順不順利。
當然,上述分析更多隻能看作是華潤啤酒選擇白酒的企業被動原因,更深刻的或許是因為當前整個啤酒高端化邏輯關鍵存在著產品力《提價》上限,而白酒的品牌力《提價》則是沒有上限。
前邊已經多次提到,當前啤酒的高端化路徑也是市場股價再度沖高的邏輯是『產品升級⇄提價……』,提價隻與產品力掛鉤,不涉及品牌溢價。
但問題是啤酒產品力的高端化升級提價是有盡頭的,這個盡頭不僅是指啤酒工藝、品質的極限,更是指消費市場所能認可的價格上限。
因為啤酒再怎麼高端化,也難改其快消品本質,同時也更難賦予消費者更高的品牌精神價值滿足。
這既與啤酒講究新鮮度、保質期短和崇尚大口暢飲等產品特性有關,也與啤酒屬於舶來品缺乏文化沉淀和此前品牌啤酒長期的低價定位有關。
再來看白酒的高端化路徑,產品升級⇄提價⇄品牌高端化升級……可以發現,白酒高端化提價的重心是為了品牌高端化,而品牌力的提升和溢價是沒有止境的。
最直接的表現便是茅臺,飛天茅臺從2000年200元左右/瓶的出廠價和零售價,一路飆升至現在每瓶指導價1499元,零售價曾經更是突破了3千元大關。
當然高端化價格隻是縱向一面,從橫向來看在高端和低端產品相互置換之下,各大啤酒酒企們仍存在著不小的結構性增長紅利。
有機構以百威為一個高端化完成後的標桿案例來看,預測國內品牌們高端化結構占比紅利至少還有 3-5 年時間可以吃。
不過有意思的是,對於華潤啤酒能否做好白酒?
面對股東、資本市場和媒體們的發問,侯孝海也表示需要3-5年時間去回答……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其他品牌酒企是否也應該提前開始為三到五年後未雨綢繆了呢?
洋酒、水和小酒館,青島啤酒們『各顯神通』
當然,上述針對華潤啤酒『染白』的剖析更多是側重於資本投資層面,從市場運營層面來看,啤酒轉投白酒的利弊同樣明顯。
利好的一面有白酒和啤酒在夏季和冬季淡旺季的互補、對營銷費用的平攤,以及對啤酒盈利能力的提升等等;利空的一面則是啤酒、白酒的目標消費群體存在明顯差異,營銷打法和市場渠道佈局也各有不同,在短期內很難形成良性的啤白業務協同效應……
但時至今日,青島啤酒的水業務卻似乎沒有了太大的市場聲音,至於進軍威士忌等洋酒領域也更多是出現投資者互動問答中,尚且未見到實質性進展。
而對於『啤酒+水』的思路,我們以飲用水巨頭企業農夫山泉為例,雖然其毛利率和凈利率的確遠超啤酒,但如果與白酒相比,飲用水又相差甚遠。
比如近三年來農夫山泉的毛利率和凈利率分別為55.41%、59.05%、59.46%和20.62%、23.07%、24.12%,整體低於同期處在二三線品牌檔次的舍得酒業的凈利表現。
所以當飲用水和白酒當前都處在趨於穩定的市場競爭風險環境下,無論是從財報數據美化還是從資本投資的角度看,青島啤酒+水或啤酒+威士忌所產生的預期市場想象力可能都要遠小於華潤啤酒們+白酒的模式玩法。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雖然青島啤酒的第二增長曲線未見起色,但在啤酒消費場景業態的創造和開拓方面,其卻走在了啤酒行業前列。
比如旗下的小酒館模式1903青島標準店截止到2021年10月,在全國已擁有超過130家門店。
而相比之下,華潤雪花旗下首個小酒館JOY BREW才剛剛將落地推出。
但從客觀上來看,『小酒館』業態在促進年輕消費者啤酒消費上的確頗具新意,可問題是這並沒有觸及到啤酒行業真正的存量痛點,依然是治標不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