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辣評|李寧殺入黃酒市場,總拿國潮當萬能真行嗎?《圖+文》

文/羊城晚報財經評論員 戚耀琪

新華網近日發佈消息稱,『李寧』品牌創始人李寧正式進軍黃酒行業,投資並推出『十二閱』黃酒。

一時間,究竟李寧該不該做黃酒,能不能大賣,掀起了業界的議論紛紛。

長期以來,黃酒行業都以溫文爾雅的形象出現在眾人面前,近幾年也在努力向年輕化、時尚化轉型。

有推文大膽描述說,年輕人早C《Coffee》晚A《Alcohol》已經是常態,早起咖啡、晚上微醺,晚上的A,主要是滿足輕社交需求,適度釋放一天的工作壓力。

作為15度左右的糯米發酵酒,黃酒營造出來的『低度微醺』,解壓治愈,正好長在年輕人的審美點上。

李寧這些年不斷地走出運動界,尋求更多的和年輕人的契合點,可能一般人難以理解。

但運動界內本身就涵蓋了從服裝、鞋類、器械的豐富產品線,既可以開發專業技術領域,也可以服務普通大眾,並不算夕陽行業。

然而,李寧要做的、能做的,國外的頭部品牌也是完全能做得到。

除了運動品牌,還有許多準運動、戶外品牌在虎視眈眈,還具有近乎奢侈品的優勢。

因此,李寧在事實上其實長期處於相比於國際品牌的二線地位。

因此李寧要競爭,就是得持續地砸錢,然而只要國際品牌稍稍價格下探進行打壓,馬上就會讓李寧及以下的國產品牌不勝重負。

想要突破,除了打國潮派、經濟牌,進行差異化定位,其實很難有核心競爭力所在。

李寧不能退縮到三線位置,也難以獲得頭部的位置,這種狀態或許會長期伴隨李寧。

光是打運動打不過,打價格戰不行,市場還同質化,那麼轉而尋求其他戰場也是人之本能。

那麼支點在哪裡?

年輕人審美被認為是一個重要的可依賴方向。

隻有比別人看得更遠,更早在年輕人心目中去佈局,才可能擺脫紅海,低成本高姿態進入,為將來鋪路。

至於說黃酒,非要認為它已經是很多年輕人認可的消費品,還是言之過早。

黃酒在國內並不像白酒那樣具有大江南北的認可度。

無論給予黃酒多少的文人氣質、富人首選之類的歸納,黃酒不及白酒和紅酒的規模是事實。

何況,黃酒要形成年輕人的文化,偏偏年輕人的文化是最多變的。

前些年的雞尾酒也曾說要主打年輕市場,最後還是縮回到了酒吧市場。

那麼黃酒強調文人氣質,這個和年輕人的心理需求有多遙遠?

如何定義年輕人?

北上廣深的年輕人能一樣嗎?

杭州的年輕人和順德的一樣嗎?

得看過市場表現才能斷定了。

國潮之風,是當下國產品牌的一面旗幟。

然而國潮本不應該隻是從歷史中尋找符號,從歷史劇中找尋新的時尚感。

企業更應該明白,國潮隻是一種風格而不是品格。

企業的品格、產品的品格,恰如人品之根本,格局與智慧遠比流行的技法重要得多。

正如我們的華為和小米就沒怎麼去刻意跟隨國潮之風,卻能抓住了人心與潮流所在走得更遠,產業也更廣,這也應該是所有跨界者的借鑒了。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圖片 | 李寧官網

責編 | 唐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