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酒裡為什麼有"玻璃渣"?嚇死寶寶了!。《圖+文》

最近有朋友跟我說,他喝一瓶葡萄酒時,居然喝出了玻璃渣,被嚇了一跳。

請輸入圖片描述

還有酒友反映,開酒的時候,發現酒塞上沾滿了亮晶晶的碎渣,不知道是什麼東西。

請輸入圖片描述

他們都很困惑,這些葡萄酒是不是有問題,還能喝嗎?

我告訴他們,這其實是一種名為『酒石酸』的晶體。

1、什麼是酒石酸?

這種物質我們平時吃的葡萄、香蕉和酸角中都有。

它非常容易溶解在水或葡萄汁中,卻不能完全溶解在酒精溶液中。

有的葡萄酒在低溫下,來自葡萄果實的酒石酸就會析出變為晶體。

酒石酸本身無毒無害,但若出現在白葡萄酒中,很容易被誤認為玻璃渣;出現在紅葡萄酒中會被色素染成紅色或棕色,更容易被誤認為是沉淀。

請輸入圖片描述

2、所有的葡萄酒都含有酒石酸

酒石酸來自釀酒葡萄,是組成葡萄酒中『酸味』的重要成分。

不過,葡萄的品種本身、生長的氣候條件都會影響酒石酸含量。

釀酒的葡萄要比我們平時吃的葡萄含更多酒石酸。

有的葡萄品種,如長相思《Sauvignon Blanc》、雷司令《Riesling》,酒石酸含量較高;有的葡萄品種,如黑皮諾《Pinot Noir》、馬爾貝克《Malbec》,酒石酸含量相對低一些。

涼爽氣候下生長的葡萄,在花期的新陳代謝過程能積累大量酒石酸;而溫暖氣候條件下生長的葡萄,尤其是生長季比較長的葡萄,酒石酸含量要低一些。

3、為什麼大部分葡萄酒沒有這種渣?

原因很簡單,在葡萄酒裝瓶前,把這種渣過濾一遍。

傳統的做法是,利用冬天寒冷的天氣,使葡萄酒溫度保持在結冰臨界點 3-4 個月,然後過濾去除酒石酸晶體。

現代的做法是,利用制冷系統使葡萄酒保持 -5℃ 至 -10℃ 的低溫,2-3 周後過濾酒石酸晶體。

這種做法基本可以保證,葡萄酒裝瓶上市後不再出現酒石酸晶體。

Tips:

酒莊在釀制葡萄酒時,發酵罐或儲酒罐內壁會生產一層酒石酸晶體,等到葡萄酒裝瓶的時候,安排人手把這些酒石酸刮下來,提純後就可以應用於食品飲料工業。

這種粉末就是塔塔粉,做蛋糕的時候能幫助蛋白打發及中和蛋白堿性,使蛋糕更柔韌。

4、哪些葡萄酒容易出現這種渣?

《1》裝瓶前沒有過濾的葡萄酒。

《2》來自氣候較冷的產區的葡萄酒酸度較高,容易出現酒石酸晶體。

比如,一些德國白葡萄酒。

《3》長期儲存在低溫條件下的葡萄酒。

《4》老藤葡萄酒。

老藤葡萄吸收的礦物元素含量多,而鉀、鈣離子與酒石酸結合會形成沉淀。

《5》陳年白葡萄酒。

具有陳年潛力的白葡萄酒一般酸度比較高,陳年過程中鉀、鈣離子與酒石酸結合會形成沉淀,而且陳年時間越長,沉淀越多。

比如,陳年貴腐菌。

5、帶渣的葡萄酒該怎麼喝?

酒石酸晶體來源於葡萄果實本身,對人體無毒無害,而且它嘗起來也不酸,而是帶有一種沙沙的感覺。

這種渣可以通過醒酒去除:

《1》在確定要飲用哪一瓶葡萄酒之前,應該保持酒瓶處於直立狀態數小時;

《2》醒酒前需準備好醒酒器、漏鬥、濾佈和一個光源;

《3》開瓶時,不要搖晃或者轉動酒瓶,開瓶之後要透過光源觀察瓶底,確定沉淀物並未污染上方液體;

《4》傾倒葡萄酒前,目光要與酒瓶成 90 度,慢慢傾斜酒瓶,緩緩地將葡萄酒註入醒酒器中;

《5》注意要將瓶中最後有沉淀的酒液留在瓶肩,不能倒入醒酒器中,確保醒酒器中無沉淀。

Tips:

實際上,許多專業人士喝葡萄酒時,並不介意有渣。

小編在碧尚男爵酒莊喝貴腐酒時,酒莊並未刻意除去酒石酸;還遇到過勃艮第酒商喝陳年老酒時,對杯底沉淀並不介意,並品嘗了一番。

請輸入圖片描述

6、釀酒師『故意』留下這種渣

在一些氣候寒冷的產區,比如德國,常常面臨葡萄不成熟的問題。

如果葡萄酒中能析出酒石酸,說明釀酒葡萄在采收時蘋果酸含量低,也就是葡萄成熟狀態理想。

反之,在一些氣候溫暖或炎熱的產區,釀酒師也會避免過濾酒石酸,因為這裡的葡萄酒容易酸度不足,而葡萄酒需要高酸度來保持鮮爽口感。

請輸入圖片描述

有的釀酒師,尤其是釀制頂級葡萄酒時,追求『最大程度地減少人工幹預』,他們也不會過濾酒石酸晶體,因為這樣會破壞酒的結構,影響酒的品質。

不過,絕大部分生產商都認為,消費者更想要清澈幹凈的葡萄酒。

請輸入圖片描述

識貨的人,才懂你。

畢竟大多數人不認識這種晶體,如果喝酒時看到它,很容易認為酒有質量問題,甚至誤以為有玻璃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