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不說酒,講一個勃艮第鬼才的可口故事 | Nicolas Potel。《圖+文》

2007年初,權威葡萄酒雜志《Wine Spectator》發佈了各產區新上市葡萄酒的品鑒評定,一支2003年份的酒商酒擊敗一眾頂級名莊,榮登勃艮第榜首。

這支香貝丹特級園出自年輕的酒商Nicolas Potel之手,此時,這家酒商成立還不到10年光景。

在外界看來,這個靦腆的年輕人如黑馬般殺出,實屬意料之外。

而在勃艮第人眼裡,這份榮譽早就有跡可循,故事或許要從他的出生開始說起。

勃艮第的沃爾內 (Volnay) 曾經深承法王路易十一和路易十四的喜愛,如今早非熱門產區,可謂歷史雲煙。

當地有個老牌酒莊,名為金芽莊。

它最早屬於勃艮第公爵,15世紀時轉手法王,到了19世紀中期,酒莊又劃入酒王羅曼尼康帝的時任莊主佈洛謝 (Jacques-Marie Duvault-Blochet) 囊中。

金芽酒莊與康帝共主僅十幾年,後來輾轉幾次,1964年來到Ferté、Potel和Seysses三家族的手裡。

我們要說的故事,由此開始。

少 年

少年Nicolas在金芽莊長大。

他的父親,勃艮第教父級人物Gérard Potel打理著這座酒莊。

在勃艮第重量輕質的六七十年代,這位農學家已著手改良葡萄的成熟度和集中度,率先強調分揀臺和酒莊內裝瓶的概念,為Roumier等後輩的崛起奠定了基礎。

▲ 金芽酒莊《Domaine de la Pousse d’Or》

Nicolas在澳洲、加州的幾家名莊工作過一段時間,1996年回到法國。

此時的金芽莊股權分散,三家聯合話事期間,澳大利亞的幾股資本亦有註入,在後期,澳洲股東逐漸掌握了話語權。

Nicolas設想,總有一天,要和父親打造一家Potel家族的酒莊或酒商。

隻是誰也沒料到,1997年,父親Gérard突發心臟病離世,年僅61歲。

失去有力的管理者後,金芽莊前途不明,緊接著,澳洲資方將酒莊轉賣給了Landanger家族。

失去了留下的理由,Nicolas幾乎是凈身出戶。

沒有土地,想釀酒,那就是做酒商,收葡萄了。

他的酒商公司Maison Nicolas Potel不久後在夜聖喬治小鎮成立,或許比他的預想更倉促。

一句題外話是,從金芽莊走出來的並不隻Potel家的Nicolas一人,還有Seysses家族的Jacques。

葡萄酒本不是Seysses家族主業,他是受父親影響愛上葡萄酒,在金芽莊做過學徒後更加確定自己要以此為事業。

1967年,Jacques創立了自己的酒莊杜雅克Domaine Dujac,如今已是勃艮第招牌之一。

因是另一條世界線,這裡暫且按下不表。

鬼 才

就這樣,青年人Nicolas的微型酒商開張了。

在經歷了這麼多不幸之後,老天還是為他降下了一顆幸運的火種。

Nicolas還沒來得及為釀酒原料發愁,父親的追隨者們就出現了。

他們同情他的境遇,又認可他的實力。

父子兩代積累的聲望和人情讓他不算費力就接觸到了優質葡萄源頭:被父親幫助過的Roumier、Lafon等名家提出為他供應葡萄,他的釀酒事業得以推進了下去。

不少特級園也對他敞開大門:科通、依瑟索、洛奇園、邦內瑪爾……

北上夏佈利,南探馬孔、甚至博若萊,勃艮第到處都有Nicolas的身影。

他從優質地塊源源不斷采購葡萄,與供應商維持長期合作以確保果實質量。

他喜歡探索繁復的風土,所以小批量釀造了不同風土的精品酒;到2002年,他已經推出了50個產區釀造的120款葡萄酒。

就這樣過了幾年,名氣飆升的Nicolas已成為勃艮第的重要酒商之一。

著名酒評人Clive Coates盛贊他的釀酒「是一種天賦」。

他年紀輕又好人緣,很多坐擁精品葡萄園的種植者願意把果實賣給他,因為他們知道他能釀出好酒。

他們說:他是一個有才且執著的人。

他才華橫溢,百折不撓,背負著理想和眾人的期望。

造 詣

雖說是酒商酒,Nicolas Potel的酒飽滿甘醇,又維系了清澈感,能躋身金丘頂流葡萄酒之列。

人們常說,如何評價一家葡萄酒品牌的造詣?

不是看他們最貴的酒做得如何,而要看入門餐酒做得好不好。

對於Nicolas也是如此。

他的勃艮第大區酒平衡而純凈,沒有冗餘的桶味或過度萃取,原汁原味,讓葡萄園的風土和年份特質得以淋漓展現。

他曾表示,酒的品質取決於在葡萄園裡的那些時間。

他是生物動力法的倡導者,與他合作的許多酒農都是有機種植者。

他堅信葡萄園和酒窖中的生命能量可以影響葡萄酒的品性,同時,他隻青睞35歲以上的老藤。

他崇尚自然的方法論延伸到釀酒。

Nicolas Potel的風格古典而純粹,在經歷嚴苛的分揀後,他會用梗成熟的葡萄整串發酵,提煉風味。

他非常謹慎,盡少人工幹預釀造,采用天然酵母發酵,當然,為了保護酒的原本風味,Nicolas釀酒不做下膠,極少過濾,裝瓶時間會根據月相完成,二氧化硫用量比許多酒莊低得多。

他從不過度萃取,也不依賴橡木桶。

Nicolas熟成通常使用20-30%的新桶,某些年份的特級園則可能采用更高的新桶比例,桶陳達到14-18個月時長。

如今,Nicolas Potel的酒商酒年產量達到30萬瓶,酒標上「Nicolas Potel」的大名就是質量的保證。

新 生

「葡萄園本身才是歷史,葡萄酒不過是一時的詮釋。

釀酒之人所需要的不是百年基業,而是天賦和最好的原料。

這或許應和了Nicolas的想法。

他的才華和勤勉支撐了他的雄心,但也有掣肘之弊。

千禧年初,經濟衰退的大背景與酒商業務的高速發展使得他現金流時時吃緊。

為了擴張業務,Nicolas將公司股權賣給酒商Labouré-Roi的老板Cottin兄弟以換取資金,他本人仍留在公司工作。

資金充裕後,他的實控葡萄園數將增加,可以大幅削減對酒農的依賴。

不過,合作還沒幾年,Cottin兄弟與Nicolas之間的氣氛卻緊張了起來。

2005年,Nicolas在博訥丘建立了酒莊Domaine de Bellene,2008年又推出了酒商品牌Maison Roche de Bellene (Bellene是博訥市Beaune的古名) 。

在Cottin兄弟看來,Nicolas的一系列「副業」與原有的酒商業務構成了競爭關系。

而Nicolas則認為,Cottin兄弟從一開始就不認同自己「小產量+多酒款」的想法,兩邊道不同不相為謀。

畢竟,Nicolas曾經在5年間推出50產區的120款葡萄酒,這種百花繚亂式的打法不像熱衷大單品的酒商,更像俠客。

但商業和江湖不同。

在2009年的春天,兩方分道揚鑣,Nicolas離開了自己創立的同名酒商。

塵埃落定



Nicolas Potel走後,酒商Nicolas Potel照常運作。

這裡仍然保持著極高標準和質量。

釀酒師Brigitte Putzu曾與Nicolas並肩工作,如今接過了他的衣缽。

Putzu對於勃艮第細瑣繁復的風土有著深入了解,她在釀造過程中盡少人工幹預,以期反映出背後風土的典型性。

在這一點,她和Maison Nicolas Potel可謂是一脈相承。

至於Nicolas本人,他就像一個永遠停不下來的追風少年:或許是勃艮第這片土地孕育了太多他想釀明白的風土,風土不盡,他的流動不止。

而在古老的土地看來,他一直追逐的其實是自己,所以才會永遠奮勇向前,永遠姿態年輕。

自我追趕的這些年,風土不過是一種交通媒介。

「最魂牽夢縈的酒,永遠是還沒釀成的下一瓶。

不變的是風土,流水的才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