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堂告訴你】為什麼波爾多是葡萄酒聖城?《圖+文》

波爾多,千年歷史的葡萄酒聖城

你可能不怎麼喝葡萄酒,但你一定聽說過波爾多,或者這麼說,當提起葡萄酒三個字,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波爾多。

而波爾多於愛酒之人,如同耶路撒冷於宗教徒般,是不可褻瀆的聖城。

一 羅馬帝國時期

早在羅馬帝國時期,葡萄藤就隨著征服者的鐵蹄來到波爾多,公元前1世紀的波爾多就已散發著葡萄酒的芬芳。

封地於此的羅馬詩人奧索尼烏斯《Ausonius》不僅在其詩歌中大量描寫了葡萄酒,同時也作為波爾多葡萄園的開拓者,大力發展著波爾多的葡萄酒行業。

雖然波爾多的種植與釀造歷史悠久,但是葡萄酒的生產與貿易業直到中世紀開始才有了十足的發展。

二 陪嫁品領地

1152年,波爾多所在的阿基坦女公爵埃莉諾(Aliénor d’Aquitaine)改嫁給了後來的英國國王亨利二世( Henri Plantagenet),阿基坦作為女公爵嫁妝的一部分,成了金雀花王朝的領地。

從此,波爾多與不列顛群島的貿易往來開始熱絡起來,英國人的商船源源不斷地開赴波爾多港,運來了紡織品、金屬與食品,而從波爾多帶回了英國人所鐘情的葡萄酒,值得一提的是,這時候的波爾多酒顏色清淡、酒體輕盈、果味濃鬱、易於品飲,英國人稱之為淡紅《Claret》葡萄酒。

英國巨大的葡萄酒市場以及波爾多港的優越地理位置,使得波爾多葡萄酒業得到了迅猛發展,直到1453年,英法百年戰爭的結束,成為英國領地300多年的阿基坦地區重回法蘭西的懷抱,波爾多與不列顛的貿易正式結束。

三 荷蘭人的功勞

緊隨著英國人而來的是荷蘭人,17世紀,獲得獨立後的荷蘭取代了強盛一時的西班牙,成為西歐海上實力最強、經濟最為發達的國家,商船數目超過了歐洲所有國家的總和,被稱為『海上馬車夫』的荷蘭,將殖民地與貿易據點擴張到全球。

而當荷蘭人來到波爾多後,再次發展起了葡萄酒貿易。

地處低窪之地的荷蘭人善於治水,當他們發現波爾多許多沼澤低窪處無法種植葡萄時,修建了堤壩,改造了排水系統,使得左岸梅多克地區的大片土地成為了卓越的葡萄園。

如今梅多克的許多列級名莊正是建立在改造後的沼澤地上,這還要歸功於荷蘭人。

相比於喜愛購買高品質波爾多酒的英國人,荷蘭商人更為註重性價比高的普通葡萄酒。

當然,由於海運時間長導致葡萄酒極易變質,聰明的荷蘭商人將幹白葡萄酒蒸餾成白蘭地《白蘭地一詞來源中荷蘭語Brandewijn》,促進了白葡萄酒的發展。

可以說,得益於『荷蘭人的17世紀』的強盛,波爾多葡萄酒得到了全方位的發展,治理低窪地而獲得了大量適合種植葡萄的土地、推動了平民、高性價比、白葡萄酒的發展。

四 原產地概念與品牌的形成

早期的波爾多酒,在出售時僅僅是冠以簡單的『波爾多』酒。

直到17世紀,拉圖等酒莊開始創立酒莊品牌以和普通的葡萄酒區分開來。

到了18世紀,波爾多又開始制定了各個小產區之間的界限與面積,所以很快,波爾多酒的消費者通過不同的小產區、不同的酒莊葡萄酒品牌,來區分風格的不同與品質的高低。

五 列級名莊的形成

18世紀在海外特別是加勒比海地區殖民地的貿易確保了波爾多葡萄酒貿易的持續發展,在經歷了法國大革命與拿破侖帝國的動蕩後,波爾多在19世紀進入了黃金時代。

1852年與英國簽訂的自由貿易條約打開了波爾多新的前景。

1855年在巴黎舉辦的萬國博覽會,所羅列出的波爾多列級名莊大放異彩,奠定了新的繁榮時代的開始。

六 假酒之風的危機

但緊接著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幾十年間,波爾多葡萄酒行業受到了極大的打擊:根瘤牙蟲病等疾病所帶來的毀滅性打擊、第一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蔓延,都讓波爾多酒行業跌入低谷。

由於產量與品質的急劇下降,市面上出現了大量的假酒,使得波爾多酒價格與形象受損。

於是,出於對原產地的保護,1936年法國政府成立了國家原產地命名管理局《INAO》,並制定、頒佈了原產地葡萄種植與釀造的法律。

並為各國所紛紛效仿。

七 現代格局

幸運的是,在此後的數十年裡,現代工業的革新對葡萄酒產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葡萄的種植、釀造技術得到了十足的提升,波爾多葡萄酒開始走向現代化釀造,並在20世紀末走向了巔峰。

如今的波爾多,經過近千年的發展,已經成為法國最大的AOC產區,大約12萬公頃的葡萄園、8千家酒莊、年產葡萄酒7億瓶左右的知名產區。

波爾多的赤霞珠、美樂、品麗珠、馬爾貝克、長相思、賽美容等等品種,更是走向了全球,波爾多的釀造理念、調配方式也影響著各個產區。

更多有關葡萄酒的精彩內容,關注公眾號:【 紅酒課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