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茅台酒的起源發家史,有一句話是怎麼都繞不開的,那就是』蜀鹽走貴州,秦商聚茅台『,這是清代西南大儒鄭珍《吳公巖》一詩的句子。
這兩句話側面表露了貴州茅台的起源。
茅台本地不是什麼資源豐富的地方,既沒有名山大川以供瞻仰,也沒有名人故裡可供遊覽,更沒有豐富礦產可供開采。
然而這個幾乎是四面環山的偏僻小村,在今天卻成為了世界知名的名酒產地。
這一切都源於茅台酒的發跡。
關於茅台酒是什麼時候開始揚名的,現在的宣傳最早是溯源到了漢武帝時期,唐蒙出使夜郎,帶回的枸醬酒得到漢武帝『甘美之』的贊譽;
且不說『枸醬』這麼一個望文生義的名字和當今茅台酒原料毫無關聯,高度蒸餾白酒都隻是明清才盛行起來的,跟漢武帝時期的酒基本是風馬牛不相及。
而茅台歷史的追述在『甘美之』之後是長久的斷層,再一次的出現就是清代各種燒坊的盛起,這時候也能零零碎碎找到一些文字記載,其中,標題中提到的『蜀鹽走貴州,秦商聚茅台『就是這些文字中比較知名的句子。
詩出西南巨儒鄭珍《吳公巖》一詩,鄭珍是貴州遵義人,道光年間的舉人,官員、學者。
至今仁懷還有紀念鄭珍的道路命名。
這兩句詩描述的是道光時期貴州茅台地區渡口的商業景象。
那時候貴州本地無鹽,本地人所需的鹽巴物資基本是由四川由水路運進,茅台鎮緊挨著水道赤水河,逐漸形成了一個比較知名的渡口。
而往來茅台渡口的商人大多是山西《晉》、陜西《秦》地區的晉商、秦商,這些商人在茅台聚集,給這個山野小鎮帶來了新的機遇,『秦商聚茅台』一句也成了茅台酒師從汾酒的『證據』之一。
秦商以販鹽名噪天下,到四川後,憑借雄厚的資本,抓住四川、貴州、雲南等省經濟發展、人口增長、鹽需加大的時機,至清代時,逐漸壟斷了四川鹽業生產,最終形成了『川省各廠灶,秦人十居七八,蜀人十居二三』的局面。
蜀鹽逆流而上,『茅台酒』作為免於空載的回頭貨順流而下。
慢慢地,酒就做大了,至道光年間就達到了年產400噸的規模。
『仁懷的集貿以酒為大宗,多由陜西商販經營』《《貴州通志》》。
經秦商販賣的『茅台酒』整個西部,乃至全國都在暢飲。
茅台酒也因此走出了小村,走到了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的舞臺上,而後的一摔成名榮獲金獎,這就是另一個故事了。
再往後的賴茅橫空出世,與王茅、華茅三足鼎立,茅台酒一度達到鼎盛;而後的三渡赤水讓茅台酒和軍隊結下了不解之緣,為後來茅台酒的發跡埋下了伏筆;
解放後三家歸一組建國營茅台酒廠,歷經鄭義興、李興發、季克良、袁仁國等一代代釀酒人的努力,茅台酒終於發揚光大,正式成為了白酒業的霸主,達成了今天的奢侈地位。
這一切的功勛,應該歸屬於鄭珍,歸屬於秦商,歸屬於賴茅、王茅、華茅,歸屬歷年歷代堅持不懈改良茅台酒的酒師們。
其實鄭珍另有一首宣揚茅台好酒的詩句:
直名『茅台村』,其中的『酒冠黔人國,鹽登赤虺河』兩句,直接把茅台酒拔高到貴州之冠的高度,影響力極為深遠。
當今貴州茅台又掀起了申請』國酒『商標的戰爭,盡管遭遇五糧液、汾酒、郎酒、水井坊等諸多同行的反對,國酒之名還是越來越深刻地刻在國人心裡。
如今的茅台,已經不僅是』冠黔人國『,而是』冠華人國『,身為茅台人,我為茅台而驕傲。
希望明天的茅台能發展的更好,用品質征服全世界的酒友。
點擊關注,獲得更多關於貴州、關於茅台、關於醬香酒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