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四川醬酒的故事。《圖+文》

『川濃黔醬』是許多人對西南優質酒的概括,但這一說法的背後也蘊藏著老百姓對白酒風格『地域化』的理解,在許多人眼中,四川出優質濃香酒,貴州出優質醬香酒。

其實在我品鑒的各種白酒中,四川也有不少優質醬酒,貴州也有不少優質濃香酒,隻是他們的名氣及影響力有限,時至今日,有的甚至因經營問題徹底沒落,每次品味那些老酒,都有一股莫名的惋惜之感。

說到四川的醬酒,最早且最有名的要數郎酒,郎酒位於赤水河下遊,其醬酒工藝起源於清末,相比新中國成立之後崛起的各路川醬,郎酒比其要早許多。

在第四次、第五次評酒會上,郎酒榮獲金獎,而這也更奠定了郎酒在川醬中的地位。

對於川醬,很多人是以郎酒為標桿來評判的,11年那段時間,由於互聯網的普及,許多人通過互聯網討論酒質,那一時期郎酒的部分產品比較爆且有微酸感,而這也使得許多人認為川醬酸且爆。

相比之下,黔醬則細膩且醇厚。

隨著酒友對各路白酒了解的深入,許多人才發現郎酒並非是這種特點,酸爆是某一時期某些產品的表現,並非該品牌的特點。

在我品鑒的各路郎酒中,80年代的郎酒酒體醇厚細膩,微帶人參曲陳,蜜甜舒適;90年代焦味明顯,復合出一種類似香菇的氣味,11年那段時間的部分郎酒有微酸感,現在的部分郎酒曲陳味明顯……

雖然現在酒友不以『酸爆』認知川醬,但不少還是喜歡以川黔這種行政區域來劃分酒質路數,其實從小環境來看,四川郎酒廠和貴州習酒廠隔河相望,兩家酒廠共用一個小環境,他們之間的區別主要是工藝執行,而非地域。

說到四川的醬酒,許多都受郎酒的影響,甚至連貴州的習酒,早期的風格都有一些郎酒的影子。

90年代初期的習酒,香艷蜜甜,酒體舒適愉悅,相比陳斂幽雅的茅臺,其風格更接近早期郎酒。

在四川的醬酒中,除了郎酒,影響力最大的要數潭酒。

說到潭酒,酒廠建於80年代初,早期主釀濃香型白酒,80年代後期開始涉獵醬香酒釀造。

然而四川濃香酒競爭激烈,潭酒而後主釀醬香,產能一下子提到2萬噸。

由於潭酒過去品牌實力不強,使得其產的醬酒主做原酒,因此其有醬香『原酒大王』之美譽。

說到潭酒風格,不同時期也有不同的特點。

在我品鑒的潭酒中,2012年是一個節點,這之前的潭酒酒體突出花果香,口感偏酸,微帶澀感,這種酸澀,很像那一時期的郎酸。

整體路數上,其風格跟早期郎酒相似,但陳斂度、均衡細膩度較差。

12年之後的潭酒有一股濃鬱的曲陳香,這種風格有點茅系特點,但其曲陳過重,舒適度不好且怪異,開瓶聞起來有點像燒焦塑料的味道。

現在潭酒也有這種味道,但其通過勾調手段淡化了這種曲味,酒體整體倒是顯得均衡舒適一些。

說到潭酒的這種曲陳香,因為個性強烈,所以辨識度很高,許多其他品牌的中低端醬酒中也能喝出這種味道,其很容易讓我們聯想到潭酒。

說到川醬,爭議最大的要數五糧液醬酒,從其誕生之初到現在,關於他的爭議就沒有停止過。

對於五糧液釀醬酒,是從1999年開始的,其是從郎酒廠挖過來的團隊,在宜賓本土研發並釀造的。

說到五糧液釀醬酒,其最開始的目的是幹擾並搶占醬酒市場。

90年代的五糧液如日中天,倒是茅臺顯得比較沉寂,然而那一時期的茅臺主做軍隊、政務市場,其營銷團隊專做軍隊高層及政府高層的公關,通過一段時間的積累,其收獲了一個利潤豐厚且穩定的市場。

在茅臺把這個市場做得差不多的時候,五糧液也意識到了這個市場,然而當其公關這個市場的時候,才發現時機已經晚了。

在這個領域,五糧液再怎麼努力,也競爭不了茅臺。

既然營銷、公關做不贏茅臺,那就搶占市場,在五糧液看來,下一個時代醬酒會有很大的份額,也正是因為如此,五糧液從郎酒廠挖來團隊,研發並釀造醬酒。

相比當時的茅臺,五糧液的資本實力是很強大的,這是茅臺當時沒有的優勢。

幾年之間,五糧液一下子將自己的醬酒產能提升到18000噸,相比之下,當時的茅臺產能還沒破萬噸。

很難想象,在醬酒釀造史中,五糧液曾有一段時間產能最大。

然而動作越大,影響也越大。

一股『神秘』的力量打亂了五糧液的計劃,也打亂了川醬的發展,在五糧液大力發展醬酒的同時,瀘州老窖和舍得酒也有這樣的安排,畢竟誰都知道醬酒的潛力。

瀘州老窖於2004年並購湖南常德武陵酒廠,武陵酒是中國三大醬香名酒之一,其與茅臺、郎酒齊名。

擁有濃香、醬香『雙名酒』的瀘州老窖,也想大幹一筆。

畢竟這一年的茅臺酒產能剛破萬噸,且勢頭很猛,抓住這個機遇,利用武陵酒驅動醬香,勢必會帶來強大的市場反應;說到舍得開始釀醬香酒,圈內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是1996年開始的,另一種說是2001年開始的,不管是哪一種說法,舍得很早也有醬香酒的產業佈局,在當時火遍大江南北的沱牌舍得酒,釀造醬酒也是為下一個白酒時代做安排。

然而有意思的是,這三家酒廠的醬酒都不約而同的『沉默』起來,當時的這三家酒企,實力強勁,有充足的資本運作醬酒。

尤其是五糧液,釀了大量醬酒竟然不推廣品牌,甚至連一些五糧液專賣店都看不到其醬酒產品。

在當前醬酒火熱又好賺錢的大環境裡,這種操盤讓人匪夷所思。

相比五糧液,舍得也花了不少功夫從郎酒那邊調來團隊,建造醬香生產線釀造優質醬酒,然而其吞之乎醬酒運作竟然是『小打小鬧』,產量少,價格標上天,整一營銷思維就像『薑太公釣魚』。

更有意思的是,舍得好不容易將吞之乎酒做出點影響力,結果搖身一變,開始出兼香風格的陳香型吞之乎酒。

在醬酒行情大好的當下,想要賺錢的舍得竟然淡化醬香,另起爐灶出陳香,也讓人想不明白。

而瀘州老窖硬是把武陵酒玩成了『燙手山芋』,其不僅沒有操盤好武陵酒,還讓武陵酒錯過了那一波醬酒發展的紅利。

2012年,瀘州老窖退出武陵酒,在那段時間之後,其也出了一些醬香型的『四面醬』產品,這系列產品經營更是慘淡,連圈內的不少酒友都不知道,最後瀘州老窖草草收場了自己的醬香酒。

對於五糧液、瀘州老窖和舍得的醬酒操盤,讓人很是不解,其有運作醬酒的謀略及野心,出的醬酒品質也不錯,但卻是稀爛的操盤。

對於當時實力強勁《當時的舍得酒也很厲害》且深諳白酒運作之道的這三個品牌,肯定知道如何操盤好醬酒,為何都折戟長沙,隻怪那股『神秘的力量』。

這股力量對於郎酒來說算是『蒼天有眼』,畢竟其2002年改制,改制那段時間的郎酒,實力太弱,在四川六家名酒中排行墊底。

如果當時五糧液、瀘州老窖和舍得三家中的一家大力發展醬酒,都可以讓郎酒失去機會。

改制之後的郎酒,在酒廠決策層和地方資本的共同努力下,發展成一個大型品牌醬酒,實力僅次茅臺,行業排名前十。

而河對岸的習酒,在1998年並入茅臺時便主產濃香酒,到了05年那段時間才慢慢出醬香酒,而且主要出中低端醬酒。

說到習酒的高端酒,也是這幾年大量推出的,但在茅臺雄厚資本的推動下,其也坐穩了醬香白酒『老三』的位置。

更有意思的是,現在醬酒發展的大好局面,讓洋河、今世緣、勁酒、白雲邊、高爐、仰韶等品牌都在出醬香酒,而五糧液、瀘州老窖和舍得不僅對這一市場不為所動,甚至有所回避:瀘州老窖徹底斷了自己的醬香酒,舍得出了各種瓶子,也沒見其出多少醬酒,而五糧液的醬香原酒庫存居然多了。

要知道在當下,醬酒的火熱導致眾多醬酒酒企業原酒庫存不足,連做原酒的潭酒庫存都不足,五糧液庫存居然多了,這很讓人不解。

憑五糧液的品牌及資本實力,現在要想將這些醬酒運作出去並賺錢,真的很容易。

越讓人難以理解就越讓人覺得有問題,對於這股『神秘力量』,我曾打聽過,也有人曾隱晦的說過。

現在想來,畢竟白酒是國家的利稅產業,沒有國家及地方的支持,不可能有當今的局面。

拋開戰略,談談品質,其實五糧液和舍得醬酒的品質都不錯,舍得醬酒柔雅陳香,酒體細膩;五糧液的醬酒除了窖底味重,其他的表現都不錯。

說到窖底味重,畢竟其在宜賓釀造,土壤是黃黏土,相比茅臺鎮的沙質土壤,更易長己酸菌。

其實不隻五糧液醬酒,宜賓高洲酒廠的醬香酒也是這個特點。

在五糧液的醬香酒中,有兩個路數,一種是濃鬱偏焦糊的永福老醬,一種是醇柔細膩的15醬30版,更高端的50版倒是這兩種風格之間的融合及升華。

瀘州老窖時期的武陵酒比較幽雅,順喝感不錯,而後出的『四面醬』給我感覺是茅臺產區風格,難怪瀘州老窖的醬酒斷的這麼徹底。

總的來說,對於川醬,其發展經歷了三個時期,第一個時期是晚清時期,早期郎酒在這一時期誕生;第二個時期是上個世紀80年代中後期,郎酒周邊的酒企先後開始釀造醬酒;第三個時期是2000年前後,四川的幾家濃香名酒企開始佈局醬酒。

其實在醬酒的發展過程中,川醬的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畢竟郎酒是中國名酒,醬香酒的老二;潭酒產能大,這幾年的品牌運作也讓其站穩了醬酒的第三梯隊;五糧液、舍得的醬酒品質不錯,雖然不做大,但攪個局讓消費者對其有個認知也是沒有問題的。

最後,關於川醬的這段歷史和故事,作為酒友及行業的您怎麼看?

歡迎大家在留言區留言,我們一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