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二三線品牌酒裡,汾酒屬於很親民的品牌,雖然其有高大上的汾酒青花50,但在幾十元價位中,確實有不少適合大眾口糧的產品。
之前說過的玻璃瓶出口汾酒便是其中一款,今天我再測評幾款幾十元價位的汾酒,說說他們的品質水平。
在出口汾酒系列中,有一款價位與玻璃瓶出口汾酒相似的酒,這便是白瓷瓶出口汾酒,說到白瓷瓶出口汾酒的品質,曾有不少酒友咨詢,但因為當時我沒有喝過此酒,所以沒有回答大家。
最近我在網上買了一瓶白瓷瓶出口汾酒,此酒生產批次的20190703,酒精度為53°。
倒酒聞香,此酒清香純正,面粉氣息、蜜香、青蘋果香、豌豆香很好協調;入口品鑒,此酒入口清爽,入口香氣有挺拔感,面粉氣息強勁,青蘋果香、豌豆香協調的恰到好處,其並不太弱讓酒體顯得單調,也不太強讓酒體顯得嬌艷。
酒到中段收口,收口幹凈,毫不拖泥帶水,酒體和香氣之間協調,並無頭重腳輕之感。
整體此酒品質跟玻璃瓶出口汾酒一樣,其基本展現了汾酒清香的特點,品質明顯好於同價位傳統渠道單品,對比百元清香渠道產品也基本沒有壓力。
除了出口汾酒,55°黃蓋汾酒也是一款不錯的酒,我的55°黃蓋汾是20191017批次950ml裝的酒。
倒酒聞香,此酒香氣清香正,其是面粉氣息、蜜香和弱弱的青蘋果香及豌豆香的復合香;入口品鑒,此酒入口醇偏甜,入口香氣有上揚感,但舌的兩邊有微微的刺辣感。
酒到中段收口,此酒收口幹凈,毫不拖泥帶水。
整體此酒品質遜於出口汾酒,運用的應該是基礎較次的純糧酒勾調而成,因此酒體有刺辣感,酒體風味不夠飽滿,清香的簇擁感不夠。
說到55°的黃蓋汾酒,我起初以為其品質與53°黃蓋汾酒相同,後來對比品鑒發現我錯了,55°的黃蓋汾品質明顯好於53°,53°的酒聞香與55°酒相似,但入口到了中段收的太快,酒體頭重腳輕,整體感表現不好。
說到55°汾酒,我還喝過一款玻璃瓶金屬蓋包裝的館藏甄品汾酒,我手上的這款是20200421批次的酒。
倒酒聞香,此酒香氣香氣與950ml黃蓋汾相似,隻是其清香主體香的面粉氣息略顯強勁一些;入口品鑒,此酒入口香氣強勁,入口清香的簇擁感表現較好,但舌的兩邊還是有微微的辣感,酒到中段收口,尾段凈爽。
主體此酒品質略好於950ml裝的黃蓋汾酒,但個人覺得這兩款酒運用的基酒檔次是一樣的,隻是因為批次的不同造成了水平的略微區別。
其實對於白酒,同品種不同批次的酒品質不可能完全一樣,畢竟每一批次釀出的酒品質存在差異,這種差異可能是窖池《地缸》、廠房、季節等因素造成的。
勾調在某一方面其實是在縮小他們之間的差距,但不可能將這種差距縮變為0。
對於館藏甄品汾酒,雖然其批次更新,但釀這批次的酒可能因為季節、氣候溫度更好,因此基酒的整體水平要略好那麼一點點,而這也導致了兩款產品品質的略微區別。
總的來說,個人覺得同批次的55°黃蓋汾和汾酒館藏甄品的品質應該是一樣的。
整體上,這三款汾酒出口汾的品質要好一些,20年的館藏甄品汾酒品質略好於19年的950ml黃蓋汾。
對於這三款酒,從風格路數上講出口汾酒屬於偏柔雅的大曲清香酒,其酒體沒有那般強勁的面粉氣息,口感側重了甜柔展現。
相比之下,兩款55°汾酒的酒體都顯得強勁一些,入口的面粉氣息要突出一些;從性價比上出口汾酒的性價比是最好的,另兩款酒的性價比雖然略差,但相比傳統渠道的清香產品,其性價比還是不錯的,畢竟其在非傳統渠道銷售,基本不做廣告,因此該產品讓出了很多渠道及廣告利益,而這也降低了酒的溢價。
從價位上,這三款酒基本是50元上下的斤價,這個價格比較適合大眾,對於大眾的日常口糧和一般聚會,其都是不錯的選擇。
畢竟這三款酒除了品質,其品牌和號召力也是不錯的。
最後,關於我對這些酒汾酒的品質理解,作為酒友及行業的您怎麼看?
歡迎大家在留言區留言,我們一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