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裕多名高管流失,中葡或退市,國產葡萄酒怎麼了?《圖+文》

芒種之後,全國都進入盛夏的高溫;但對國產葡萄酒來說,這個夏天的溫度有點涼。

進入6月,國產葡萄酒的老大張裕,連續兩次發佈高管任職變動,包括總經理、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獨立董事等多個關鍵管理崗位走馬換將。

在此之前,A股第老牌葡萄酒上市公司中葡股份因連續兩年虧損,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股票簡稱也變更為『*ST中葡』。

隨後,公司有被爆出董事長辭職、大股東股權被凍結等多個負面消息。

與此同時,熾熱的寧夏戈壁灘上,西鴿酒莊嶄新廠區正拔地而起,雄心萬丈,仿佛整個行業的頹勢,都與自己無關。

走過最近十年的高速發展與驟然下滑,起起落落的國產葡萄酒行業,命運般的在這個炎熱的夏天,來到了轉折的十字路口。

產銷全面下滑,產量連續6年下降

隨著國產葡萄酒上市公司,陸續發佈2018年年報以及2019年一季度季報,一條行業整體下滑的衰頹曲線,被勾勒出來。

2018年,國內13家在A股主板、新三板和港股掛牌上市的葡萄酒公司,交出的業績都不盡如人意。

從這張不完全統計梳理的表單可以看到,除了煙臺張裕和山西怡園兩家公司收入和利潤雙增長之外,國產葡萄酒上市公司業績幾乎全線下滑,其中煙臺威龍、新疆伊珠、吐魯番樓蘭酒莊,中信國安四家公司甚至出現了營收、凈利潤的雙下滑。

進入2019年,這一下滑勢頭仍未得到遏制。

去年剛剛在港交所交出漂亮財報的怡園酒業,今年一季度轉而掉頭向下,營收同比下滑38.8%,凈虧損319.2萬元。

張裕更是今年一季度營業收入同比下降7.57%;凈利潤同比下降4.81%;帶動葡萄酒板塊全面下挫,被隔壁業績一片飄紅的白酒陣營,遠遠拋在身後。

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數字則顯示,2018年全國規模以上葡萄酒企業212家,總產量62.91萬千升,同比下降37.16%;完成銷售收入288.51億元,同比下降9.51%;實現利潤總額30.63億元,同比下降9.46%。

虧損企業48個,企業虧損面為22.64%,虧損企業累計虧損額為2.26億元,同比增加77.97%。

從2013年到2018年,國產葡萄酒產量已經連續6年下滑,銷售更是在近兩年陷入低谷,國產葡萄酒,究竟怎麼了?

大單品不利,小產區乏力,電商風口錯失

在今年3月的成都春季糖酒會上,張裕密集舉辦了6場推介活動,重點向經銷商和消費者推廣張裕解百納、酔詩仙和五星白蘭地三大產品體系。

『聚焦高品質、聚焦中高端、聚焦大單品。

這是張裕在今後甚至是未來十年要堅持的一個經營方針。

用更大的力量做好頭部品牌』張裕股份總經理孫健的話言猶在耳,然而3個月後,慘淡的一季報顯示,提價的低端酒銷量下滑,主打的高端大單品卻沒有獲得預期的增長。

為緩解連續7年的業績停滯,張裕2018年重點押寶白蘭地,可經過一年的宣傳推廣,白蘭地營收同比僅增長0.94%;毛利率反而同比下滑了4.81%。

由此,這導致了張裕今年以來,連續兩次調整管理層,包括一名總經理、兩位副總、一位董秘、三位總助在內的7名高管同時上任,這在上市公司的歷史上是非常罕見的。

與張裕一樣,王朝酒業等老牌國產酒的大單品戰略,紛紛折戟沉沙,而中葡股份的小產區戰略,則失敗得更加令人惋惜。

在國內,中葡酒業一直是小產區生態葡園建設的倡導者和踐行者。

自1996年起,先後在新疆天山北麓和伊犁河谷規劃建設了天池葡園、瑪河葡園、昌吉屯河葡園和伊犁河葡園4個小產區生態葡園,陸續引進國內外優良葡萄品種。

但在電商渠道上,主打天山小產區的禮盒和酒款,月銷基本都在個位數。

行業分析人士認為,相比法國、澳大利亞等進口葡萄酒的子產區戰略,國內消費者對於中國葡萄酒小產區概念的認可度並不高,導致企業在營銷推廣層面的發力回饋不佳,進而影響了企業戰略推進。

甚至在產區概念推廣最為成功的寧夏賀蘭山東麓,已經建成和在建的超過200多家酒莊中,在消費者中有一定口碑和知名度並能真正贏利的,可能隻有兩隻手就能數出來。

最後則是銷售,當傳統線下代理、經銷商渠道日益落伍,國產葡萄酒企業的電商轉型之路又滯後緩慢,中葡酒業被帶帽ST面臨退市的一大敗筆,就是收購徐州電商又失敗轉讓。

張裕更是把業績下滑歸因於在電商渠道的佈局緩慢。

國產葡萄酒的下一站在哪裡?

今年五月,張言志醞釀已久的西鴿酒莊終於正式開放。

來自世界各地的媒體、專家團和經銷商團隊一撥接一撥地來到這座宏偉、先進的酒莊領略雄心。

張言志希望自己大手筆打造的西鴿,成為中國的奔富,這正契合了從江蘇轉到寧夏主政的政府高層,希望借鑒洋河白酒的經驗,打造寧夏葡萄酒大單品、大品牌的戰略。

這對於一直在試圖走精品小酒莊、小產區路線的國產葡萄酒來說,無疑是一次從產能、資金到市場營銷的全方位打擊。

誠然,小而精的情懷酒莊能夠出精品,在國際上斬獲獎項,如寧夏葡萄產業發展局就統計,近幾年來,賀蘭山東麓產區葡萄酒已在國內外各項大賽上獲得500餘個獎項,占國產葡萄酒的一半以上。

但由於產量小,銷售渠道單一,融資能力、盈利能力較弱的小酒莊,非常容易陷入經營的惡性循環:由於成本越來越高,酒莊隻能通過漲價獲得可持續發展的資金,導致產品溢價過高,性價比下降,與進口葡萄酒相比失去競爭優勢。

但就像葡萄酒媒體Grape Wall的主筆 Jim Boyce 所寫,有野心的西鴿也面臨著風險。

如果這種融合了高端設備、葡萄園和顧問,以及強大的政府,財務和經銷商支持,不符合預期呢?

然後怎樣呢?

如果西鴿取得成功,那麼它的優異規模會給其他的葡萄酒莊帶來什麼?

這一切使得西鴿酒莊的今天有點賭博的意味,然而不得不說的是,西鴿這樣的出現也給寧夏產業甚至中國酒業帶來更多的思考角度。

當張裕的大單品戰略陷入增長停滯;以中葡為代表的精品小產區概念,又面臨無法獲得市場認可和大規模普及的瓶頸,西鴿酒莊背後的政府主導、大產區大品牌戰略,會是國產葡萄酒走出連年下滑頹勢的下一條路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