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世上三般苦:打鐵釀酒磨豆腐。
白酒,自古就凝聚著無數釀酒匠人的心血。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視自己是普通工人,其實個個都是釀酒大師,他們嚴守每道工序,一絲不茍。
我們用鏡頭記錄下他們釀造白酒的過程。
糧為酒之肉,自選料開始,就一定要選擇最好、最上等的材料。
曲為酒之骨,制曲對白酒而言至關重要。
酒曲厚7.2厘米,重5.5公斤,發酵溫度保持在46至48之間。
制曲匠人用幾十年的手工技藝,給曲塊賦予了生命。
隨後將糧食與酒醅,以1:4.5的比例配料,攪拌均勻。
裝甑是釀酒的基礎和關鍵環節,直接影響著白酒的品質,也最考驗老匠人的技藝,講究心平氣和,要做到輕、松、勻、薄、準、平。
如果氣不勻,酒裡就會有雜味,
裝甑人的經驗不足,最後產出的酒起碼要少上10公斤。
裝甑人每一撬要完成眼、鼻、腿、手、腰等一系列16個步驟,每天重復3200次,鏟重達到10噸以上,所以,他們個個練就了一身絕技。
『繭刀手』從最初的十指起泡,到後來的積勞成繭,手掌繭層的厚度,是技能修煉的印記。
『寒冰掌』將手插進酒糟,就能測出酒醅的溫度、濕度,這一絕技即使是機器也無法替代。
經過以上幾道工序之後,就可以出酒了。
這時的酒,可是73度左右的烈酒,酒味非常的純正。
所謂『產香靠發酵,提香靠蒸餾,摘出好酒靠摘酒工”,量質摘酒,又叫看花摘酒,就是把酒頭接出後,邊摘邊嘗,準確分級,講究『好花不散《sn》,好花不散《sàn》,五段三關,邊接邊嘗,斬頭去尾,隻取中斷精華』。
酒醅經過處理後,將低溫入窖,讓發酵的過程變得更加緩慢。
發酵的時間越長,積累的微量健康物質就越豐富。
好酒的的特點正是『三老,兩多,一少』。
三老:老窖池、老陳酒、老工藝。
兩多:酒中的核甘類和黃酮類物質比較多。
一少:出酒的數量少。
一杯純糧酒背後含有多少釀酒人的心血,世人皆知飲酒易哪知釀酒難,一杯好酒是匠人和自然的孕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