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王祖明:突破葡萄酒發展瓶頸,這份『中國標準』意味著什麼?《圖+文》

大獎賽將為中國葡萄酒立標、為國際標準樹立新范式。

文|雲酒團隊

2022國際葡萄酒大獎賽《中國》大獎賽《IWGC》即將拉開帷幕。

此次賽事的舉辦,為消費升級下的葡萄酒市場帶來了新的力量,全面開啟的『中國標準探索』,引發業內持續關注。

中國葡萄酒發展的最大瓶頸是什麼,怎樣令大獎賽在行業獲得普遍認可,『中國標準』的探索對於葡萄酒行業的評選有著哪些意義?

帶著這些問題,雲酒頭條《微信號:雲酒頭條》對話中國酒類流通協會副秘書長、葡萄酒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大獎賽聯合主席王祖明,解讀中國葡萄酒定位以及中國評價標準帶來的實際意義。

中國葡萄酒是舶來品?

葡萄酒市場並不是簡單的買賣關系,不僅僅是酒,可以說大部分的食品飲品都要構建一個良好的消費者話語體系,要和消費者成為朋友,才能讓產品獲得良好的口碑。

葡萄酒作為中國各酒種中的『獨行者』,在國內的發展由來已久,在唐朝的時候就留下了『葡萄美酒夜光杯』的典故,這也說明了葡萄酒在中國是有一定歷史根源的,但是這條根源卻最終沒有持續性地延續下去。

▲王祖明

『中國葡萄酒可以說是一種舶來品,我們隻是曾經有過葡萄酒的釀造歷史。

但是發展至今,歷史上的葡萄酒和現如今的葡萄酒產業,無論從工藝、評判標準上,都是斷裂的,我們現在所擁有的葡萄酒生產技術、研究成果、產業判斷,大多是來自國外』王祖明說道。

為此,大獎賽對於中國葡萄酒標準的探索就顯得尤為重要。

自2019年首屆大獎賽開辦以來,大獎賽以國際水準、中國特色為定位,堅持嚴格、專業、規范、透明的班賽宗旨,本著大格局、高起點、國際化、廣泛參與的原則,看齊國際著名葡萄酒賽事,如佈魯塞爾國際葡萄酒大獎賽、柏林葡萄酒大獎賽、國際葡萄酒暨烈酒大獎賽等知名賽事。

不僅如此,大獎賽特邀國家葡萄酒及白酒、露酒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原主任朱濟義擔任大賽主席。

中國酒類流通協會副秘書長、葡萄酒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王祖明,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副秘書長、葡萄酒果酒專家委員會秘書長楊強,國家食品科學技術學會葡萄酒分會理事長、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原副校長、葡萄酒學院終身名譽院長李華,葡萄酒大師、葡萄酒評論家、葡萄酒作家和教育家、全球葡萄酒釀造和商業顧問羅伯特·蓋德斯《Robert Geddes MW》擔任聯合主席。

此外,大獎賽還從全球范圍內選拔葡萄酒大師、釀酒師、品酒師、侍酒師、酒評家、經銷商、媒體記者、葡萄酒愛好者等500餘人組建評委專家庫。

通過專業化的大獎賽評選,將遴選出一批有著中國生產、特色、風格、口味的葡萄酒品牌。

此類品牌將作為中國葡萄酒的『寵兒』,帶著中國印記走向國際舞臺。

中國擁有著全球最大的消費人群,中國評價標準的建立必然將加速產品的快速流通,中式產品流入國外市場,也將促進中國標準對標國際化標準。

而經過專業評選所建立起來的中國評價標準,將從葡萄酒的產業角度上,實現『一體化』,擺脫『舶來品』的隱性身份,讓中國評價標準成為國內主流的葡萄酒評價標準,從而讓葡萄酒真正實現從『舶來品』到『原生態』的身份轉化。

中國葡萄酒也要有

『被消費者天然接受的基因』

王祖明認為,『專業人喜歡的葡萄酒和消費者喜歡的葡萄酒,是不一樣的』。

針對消費者群體來說,在很長一段時間中對於葡萄酒的認知都還停留在西餐、商務、高端的原有認知上,但從實際情況來看,長時間的認知分歧使得國內葡萄酒對產品的市場培育走向了一個較為偏頗的端口。

缺乏對產品定位的深入思考,長時間脫離普通消費者,也使得原先建立在葡萄酒飲用場景、習慣的西式餐點和酒飲習慣根深蒂固,國內市場對於葡萄酒好壞的評判標準完全采用西方的觀點,而西式的評價標準無論從口感,層次,風格上都與國內有著很大的不同。

西式風格註重口感多樣復雜,無論是葡萄原料的果香、堅果香氣,還是木桶的陳香、丹寧口感,都要求越豐富越好,層次感分明。

而國內對於葡萄酒的認知實際上是有兩條不一樣的標準線,即民眾標準和專家標準。

『民眾標準』更傾向於好喝、口味好,能品嘗到葡萄酒的甜味、水果香味,而對於國外所推崇的桶香、丹寧口感、復合香味並不是那麼『感冒』,這也是葡萄酒市場甜型、半甜型葡萄酒更受國內消費者喜愛的原因,而幹型、半幹行則相對選擇較少。

而『專家標準』則是在西式風格的基礎上,對葡萄酒的各種味道、口感進行綜合評選,從內容上看專業度高的產品,並不一定是消費者所喜歡的類型。

中國評價標準的確立,就是要讓『民眾標準』和『專家標準』實現融合,找到平衡點,從而制定出既有專業支持,又受中國消費者喜愛的葡萄酒評選標準。

王祖明表示,『過去對於葡萄酒的市場推廣,我們給消費者造就了‘飲用復雜、奢侈高端’的固有認知,這些推廣雖然讓葡萄酒獲得了比較高大上的名聲,但同時也隔斷了葡萄酒和普通消費者之間的聯系』

為此,大獎賽不僅是要為中國葡萄酒立標,更要為國際標準樹立新的范式。

當中國葡萄酒得以站在國際高度的平臺之時,中國評價標準將會邁入新的發展階段。

市場的認可是葡萄酒

煥發生機的重要舉措

相較於白酒在國內消費市場的成熟程度,葡萄酒的發展在國內市場還處於半成熟階段。

從行業發展的大背景下,近年來國內葡萄酒市場呈現出『進口、本土雙萎縮』的趨勢,以威士忌為主的洋酒系列大量湧入國內市場,受市場擠壓,中國葡萄酒的產量也隨之減少,且面臨著更大的發展挑戰。

業內人士介紹,從中國整體的葡萄酒市場來看,2022年中國葡萄酒產業行業的市場規模將有望上升。

雲酒頭條《微信:雲酒頭條》走訪了成都地區部分葡萄酒銷售門店,如1919酒水零售門店、沃爾瑪等大型商超酒水櫃臺,發現中國葡萄酒的數量和品牌種類占到了總種類的50%以上,以國潮、國風為主題的葡萄酒單品也陸續增多。

7月19日,在新疆巴州舉辦的葡萄酒產業發展論壇上,中國酒類流通協會秘書長秦書堯在分析中國葡萄酒發展現狀時表示,2021年規上企業的利潤實現了五年以來的首次止跌回升,增長了7%左右。

增長率雖然不大,但結合產能、收入、利潤下降的大環境,可以看到中國葡萄酒正在一點點地實現著觸底反彈的逆襲,但受限於整體大環境的影響,這個逆襲的步伐並不是特別明朗,還需要一定的契機。

此次大獎賽的舉辦,將有望成為中國葡萄酒尋求打破發展瓶頸的契機。

『中國葡萄酒發展的最大瓶頸就是市場』,王祖明表示,要將這次契機發揮到極致,不斷加強大獎賽本身的市場推廣和大獎賽後同期產品的推廣。

大獎賽的舉辦對於國內葡萄酒產業是一件極其利好的事情,一方面,大獎賽可以幫助國內葡萄酒進行有力地曝光;另一方面,國家級、省級以及行業內專家對於中國葡萄酒的評判認定,以及獎項的頒發能夠為國內葡萄酒品牌進行強有力的品牌背書,從而豐富葡萄酒品牌的品牌價值。

站在更深層次的角度,僅僅隻有大獎賽的鋪墊和支持,對於中國葡萄酒而言是遠遠不夠的。

『大獎賽不能僅僅隻是一個賽事,對於中國葡萄酒品牌商而言,大獎賽將成為一個跳板,可以讓他們的產品更好地銷售。

而一個大獎賽得到業內認可很重要的一個標志就是得到市場認可』王祖明說。

這不僅僅是要將大獎賽上參與評選的各款酒推廣出去,更重要的是也要讓大獎賽這個IP本身成為有價值的產品。

要在國內品牌商、葡萄酒的認知裡留下一個明確的概念:『大獎賽能夠為自己的產品帶來話題性,大獎賽是一個標簽,能夠提升自己品牌的價值』。

『英雄不論出處』,2022年大獎賽將放開準入原則,充分發揮大賽對企業的引導作用,在進一步探索『一瓶好葡萄酒的中國標準』的背景下,讓『個性化』『體驗化』的產品成為主流,在提升消費者對葡萄酒的認知和接受程度的同時,讓大獎賽IP以文化語言的方式得以呈現,讓中國評價標準成為中國葡萄酒的首選。

為此,保持賽事話題性的持續升溫,註重大獎賽內容的同步傳播,加強與葡萄酒各區域流通市場的持續聯系,提前對市場進行預熱鋪墊,為大獎賽同期產品進行宣傳造勢,將會是大獎賽除賽事本身之外再一次發光發熱的價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