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傳統白酒的標準來釀造,所生產的白酒度數大都集中在53度到65度之間,而從1960年開始,由於多方面的原因,白酒生產向低度化方向發展,主要度數范圍延伸至40度以下,這就是白酒降度。
那麼,白酒降度,這一簡單的加水稀釋過程怎麼就成了白酒生產的技術難題呢?
一、影響美觀。
分析白酒的組分可知,白酒主體上是乙醇和水的混合溶液,二者所占的比例能夠達到98%-99%,剩下的微量組分溶解在其中,主要包括酯、醛、酸等等,占到1%-2%。
在這些微量組分中,有一部分組分《例如棕櫚酸乙酯、油酸乙酯和亞油酸乙酯等》,其溶解度對於酒精含量的變化比較敏感,在白酒加水稀釋後,酒精含量降低,這種情況下,本來能夠溶解的組分,由於溶解度降低,所以析出來形成沉淀,使得本來透明的白酒酒液渾濁、失光,影響美觀,另外,除了酒精度的變化因素之外,如果水質中金屬離子含量過高,也會產生這樣的現象。
二、影響口感,這一點很好理解,加水稀釋後,原本的味道和香氣都會變淡,影響飲用口感。
就目前而言,喝酒的群體,大都建立起了自我健康的意識,由飲用高度酒向飲用低度酒,飲用低度白酒更容易讓飲用者控制飲酒量,血液中的酒精含量不至於太高,減少對機體的刺激性。
所以白酒也因時而變,將低度化的路線走到底。
另外,40.99度也是世界蒸餾酒的通用酒度,俗稱黃金酒度,對人身體最有利,白酒降度也勢不可擋。
白酒的降度技術,歷經幾十年的發展,已經演變出多種方式,但歸結來說,都是針對於上面所提到的在降度後口感和視覺上的兩個問題對症下藥的。
對於渾濁失光的問題,具體的方法有吸附、過濾、離子交換、膜分離等等,雖然這些方法在原理上不同,但從這些方法的名稱上可以看出,處理的目的同歸於一處,就是盡量將這些析出的沉淀類物質除掉。
在這裡以吸附方法為例,讓大家對前面所述更為清晰明了。
吸附法是生產低度白酒的一個較為普遍的方法。
在處理中要用到吸附劑,比如活性炭,活性炭有著巨大的比表面積和多個空隙,呈現多孔結構。
就是這些孔道能夠吸附降度後產生的渾濁物質。
在濃香型白酒進行降度的時候,要選擇合適孔道直徑的活性炭,因為如果選擇的活性炭的孔道直徑過小,就會連同濃香型白酒的主體呈香物質己酸乙酯吸附掉,這時酒體會更為寡淡,其實即使選擇正確,都會或多或少的對酒體的風味起到不利的作用,這就需要後期的勾調工藝進行恢復。
但也正是由於這種『除雜』的處理,使得白酒中的甲醇、雜醇油等有害成分得以降低。
前面提到,除了因為稀釋引起的渾濁,還有一種情況伴隨而來,那就是因為水質中金屬離子過多而引發酒體渾濁。
所以在降度前,需要將降度用水進行處理,以降低水的硬度,包括清洗容器的用水也要處理軟化,因為水中的元素會在蒸發後殘留在容器壁上,等灌裝酒體溶解後又會引發沉淀。
降度後引起的酒體風格缺失。
這就需要勾調技術來進行彌補,去掉所謂的『水味』和寡淡的感覺,從產品角度來說,這一過程比上一個過程更有技術含量。
因為既要滿足風味要求,又要防止復雜成分的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