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清代咸豐年間,這一華氏支脈的傳人華銘軒已位列黔省五大醫家之首。
請記住這個名字,以下所有的故事都來自這個傳奇人物的後代。
他醫術精湛,為人心懷鄉土,遇貧困分文不取,為商則眼光獨到,創辦『成裕號』,專事鹽業貿易,在貴陽、遵義、仁懷等地均有分號。
後因戰亂所迫,華銘軒舉家搬遷貴陽。
在搬家路上,華銘軒染病離世,次子華聯輝接掌華家產業,創辦『永隆裕』鹽號,繼續經營鹽業,十餘年間積聚白銀數萬兩,成為貴州首屈一指的鹽商。
至今仍矗立在茅台鎮的華聯輝塑像
就從華聯輝開始,華氏和茅台因緣際會,一段蕩氣回腸的故事就此拉開序幕。
華聯輝是咸豐年間的舉人,也是一個孝子。
咸豐末年《公元1860年》,一天,華聯輝的祖母彭氏在與家人的閑談中,偶然想起她年輕時曾喝過茅台鎮的一種酒,覺得味道甚好,還想再嘗嘗。
祖母的一句玩笑,華聯輝卻一直記在心上。
茅台鎮原是川鹽入黔口岸,華家常年往來於此。
華聯輝到茅台之後,發現這裡的燒坊已在兵火中被夷為平地。
茅台酒?
連個影子都沒有了。
原來清嘉慶年間,茅台鎮上燒坊不下二十餘家,形成『酒冠黔人國』的盛景。
就在茅台釀酒業欣欣向榮之時,遭受了一次滅頂之災——太平天國時期,石達開率軍攻占茅台鎮,戰後茅台古鎮隻剩下一片瓦礫,所有酒坊在戰火中蕩然無存。
於是,華聯輝買下一塊土地,找來舊時的酒師,在原址上建起了作坊,起名為『成裕燒房』。
釀出的酒經祖母品嘗,確定這正是她年輕時喝過的酒,於是中斷多年的茅酒生產就這樣恢復了。
最初約十年間,華氏的酒僅供家庭飲用和饋贈、款待親友。
誰知親友們交口稱贊,求酒者接踵而至,於是,具有敏銳商業頭腦,善於捕捉商機的華聯輝立即擴建酒坊,對外營業,並將酒坊定為『成義燒坊』。
到了華聯輝的兒子華之鴻的時代,華家的產業達到了鼎盛時期,華之鴻擴建了燒房,創建了『回沙茅台酒』的品牌,在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榮獲金質獎章,茅台酒從此蜚聲中外。
1951年—1952年,仁懷縣人民政府將『成義燒坊』收購並公有化,『成義燒坊』更名為『貴州省專賣事業公司仁懷茅台酒廠』(即今天的茅台酒廠)。
同時,通過購買、沒收的方式,將茅台鎮名氣最大,規模最大的其他兩家私營酒坊『榮和燒坊』、『恒興燒坊』與『成義燒坊』合並,成立了國營茅台酒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