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疫情為中國啤酒業消費市場帶來諸多不確定因素。
如何看待當下的疫情的中國啤酒業的影響以及市場未來發展趨勢,成為行業關注的焦點。
今日中國酒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兼啤酒分會秘書長何勇就此撰寫文章,以專家視角闡述觀點。
以下為文章全文:
編輯
2019年,是酒類產業呈現結構調整、集中度提升、消費升級持續深化的一年。
啤酒市場自2013年之後出現連續4年下降,累計降幅高達25%,自2018年以來,2019年連續第二年出現消費增長,增幅較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呈現出產品結構和市場結構變革成效顯著的態勢。
但是,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對消費將產生較大沖擊和影響,對啤酒市場未來的發展趨勢帶來較大不確定因素。
編輯
2019年中國啤酒產量完成3765.3萬kL,比上年同期《調整數3724.9萬kL》增長1.1%《如按當年公佈數3812.2萬kL計算為-1.2%》,產量凈增長40.4萬kL。
人均占有量為26.9L,比上年下降0.4L。
如以消費量來計算,則2019年啤酒總消費量為3796.3萬kL,比上年同期增長0.8%,人均消費量為27.1L,比上年上升0.4L。
編輯
各省市區中啤酒產量實現增長的有14個,比上年增加1個,增幅大於10%的省份是安徽、四川、雲南、湖南、寧夏;負增長的省市區仍居多數,達17個,其中海南、天津、北京、陜西、上海的降幅在10%以上。
當前中國啤酒業出現連續四年負增長之後,從關注市場容量轉向市場結構變化已經成為業內共識,中高端市場業已成為各大企業的戰略制高點。
開發適銷新產品、建設產品新文化、更新產品新包裝、關注市場新增量、洞察消費新趨勢、制造營銷新亮點等等市場手段,在2019年中層出不窮、比比皆是。
2020年初的新冠疫情給每個企業帶來巨大的危機,特別是快消品行業,酒類產品更是如此。
酒類產品在中國的消費方式有別於大多數西方國家,是以佐餐方式的社交分享型為主,新冠疫情以來,人群不聚集,餐飲幾乎全面歇業,啤酒消費提倡的歡聚分享消費場景受到背離式沖擊。
我們知道,疫情總會過去,但是,疫情過後的報復性消費可以期待嗎?
消費者會回歸到疫情前的消費方式嗎?
這些問題可能在業內人士心中都已有答案。
疫情的發生確實給行業帶來較大的危機,但是,危機往往也預示著轉機,隻有那些正確認知危機並做出徹底改變的企業,才能轉危為機,成為真正的強者。
如何把疫情危機,變成企業自我變革升級的契機,需要企業做出戰略變革。
對於未來的啤酒消費市場而言,可能的趨勢如下:
一、產品健康化
疫情期間的居家隔離,減少外出,群聚活動減少,再者是對食品安全、生命健康更加重視。
相信疫情過後,社交活動會回歸正常化,但是,消費者對健康的關注度不會因此改變,安全健康需求將上升為首要訴求。
啤酒與健康的關系是老生常談的話題,行業企業均能認識到,但一直未能扭轉消費者心目中啤酒屬於健康食品的形象。
⒈主流啤酒企業之間、工坊啤酒與主流啤酒企業之間,一直以損人不利己的競爭方式攻擊對方而不自知,有啤酒輔料的說法,還有酒花浸膏事件等等,導致啤酒產品形象在消費市場的健康地位處於較低水平;
⒉企業對自主的品牌活動投入巨大且不遺餘力,對行業共性的啤酒品類聲譽和優勢文化傳播不積極,也不熱心,使啤酒品類的健康文化傳播無法突破;
⒊為了適應疫情後的消費市場,業內所有參與者應合力傳播啤酒品類的健康形象,企業也需要積極開發健康和安全屬性的新產品;
⒋預計疫情後消費行為的變化,清潔衛生、食品安全的訴求上升至首位,且會在相當長時間延續,可能將導致敞開式、餐飲消費方式、非預包裝工坊啤酒消費的減少,這對於工坊啤酒而言,產生負面影響,更是對食品安全方面的一次檢驗和洗禮;
⒌啤酒業一直屬於市場化程度較高的行業,其市場適應性很強,只要能夠提前預知到消費需求的轉變,利用大數據對消費者需求的洞察分析,不斷滿足消費者的健康安全心理訴求,引導和培養理性消費行為,穩定消費者心理預期。
二、渠道數字化
⒈有數據顯示,疫情期間消費者在綜合電商購物比例增長了54.6%,其他線上方式增長了47.9%。
2020年2月天貓的啤酒銷售額同比增長48.2%,銷售量同比增長42.5%,線上均價同比上升4.0%。
其中百威啤酒和青島啤酒提升幅度較大。
疫情之下,各類『在線』服務幾乎一夜之間成為風口,非接觸突破了空間限制,顯現出巨大價值。
酒類在線電商幾經蛻變後,再度成為業界眼中渠道變革的『希望所在』。
⒉對於酒類產品而言,場景和體驗感尤為重要,基於此,酒類產品的電商化率一直不高。
如單論酒類電商渠道,單品價值相對較高的白酒、洋酒和葡萄酒,一直是電商化的主角,而啤酒的單品價值相對較低,電商化率則更低。
雖然,很多啤酒企業也加大了『觸電』的力度,但是,似乎成效並不顯著。
本次疫情的爆發,迫使啤酒企業和消費者不得不使用電商渠道,可以推斷,疫情期間的消費行為打破了啤酒電商化率的瓶頸,也使得啤酒消費渠道變革迎來『拐點』。
⒊疫情之後,健康生活方式的延續將繼續推動線上營銷的延伸,而能否把握社區化、分佈化的發展趨勢,將成為未來啤酒業新零售渠道破題的關鍵。
三、消費社區化
⒈中國酒類消費絕大多數是社交分享型為主的,而個人享受型消費的比例較低。
二者相比,個人享受型具有更好的品類和品牌粘性。
近幾年,個人享受型消費比例在不斷提高,但未出現突破性增長。
疫情之後的消費行為改變、消費渠道變革,提供了一個引導消費的契機,適時把握消費商機,培育和引導消費黏性更高的個人享受型消費者,此類消費多以社區化消費為主要特征的。
⒉數據顯示,疫情期間消費者使用社區微信下單增長63.3%,原有的線下渠道大幅萎縮,線下各類型門店下降了57.9%,線下渠道也將迎來變革,將趨向小型化、社區化、便利化,發展重點是『中小超+社區團購+線上服務+配送』,線下渠道向『店倉合一』模式轉變,使配送更便捷。
啤酒企業如何適應這種轉變,或者說創造這種轉變,也將會成為市場贏家的關鍵因素之一。
⒊當下的酒類消費者已呈現出分眾化的明顯趨勢,也就意味著消費者的消費訴求比較分散,而社區化消費用社會化媒體來增加網絡銷售過程中的人際交流、互動和用戶參與。
消費者通過自己個人形成的社區,分享有關產品和服務的信息,采取購買決定和發現新的商品。
網紅經濟推動營銷變革,短視頻、直播APP火爆,迎來爆發增長期。
流量和營銷方式變遷有望為抓住機遇的啤酒品牌創造發展機遇,內容營銷對啤酒品牌的重要性日益加強,具備較強內容營銷能力的企業和品牌競爭優勢將逐步凸顯。
四、品牌放大化
⒈ 疫情之前啤酒市場的大單品、大品牌概念持續弱化,而去品牌化的小眾品牌個性化啤酒產品受到消費者青睞。
而疫情的爆發將使啤酒消費市場發生變化,由於安全和健康的消費訴求上升至首位,將使品牌企業得到受益,而品牌價值主張得以被放大。
⒉ 特殊時期下,品牌企業通過社會責任感使品牌形象得到集中體現,企業的公益行為圍繞和體現出企業的核心價值,重視企業文化和品牌內涵塑造,註重人文關懷和社會貢獻,贏得知名度和美譽度。
預計2020年啤酒銷量會受到影響,但影響不會太大。
未來二至三年,中國啤酒市場的消費容量將仍將保持穩定。
消費升級所帶來的消費結構轉型仍將持續,轉型的方向不會發生改變。
但是,內在結構隨著消費訴求的轉變而發生變化,啤酒市場結構和產品結構轉變速度進一步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