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黃的白酒真的是陳年好酒嗎?事實上有可能恰恰相反!。《圖+文》

相信有不少人家裡都藏著不少陳年老酒,而且這些陳年老酒都有一個特點,就是酒體發黃。

然而隻有藏了幾十年的老酒才會酒體發黃嗎?

事實上不是,

白酒酒色變黃,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

它與原料、釀造工藝、儲存環境及儲存時間、及酒的香型都有緊密聯系,特別與時間和儲存有關。

白酒變黃一般有三種原因:

1、白酒產生微黃色的來源可追溯到釀酒原料,尤其是醬香酒的主要原料:高粱。

高粱含有花黃素。

醬香酒利用的固態發酵的溫度較高,發酵的時間較長,加上蒸餾後的原酒貯存時間又較長,白酒會呈現微黃色。

2、存放的時間長了,酒精揮發的影響;

理論上說,白酒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會發生復雜的酵解和多糖反應,酒中的某些物質會發生呈色反應故而會顯微黃色。

而白酒貯存的時間越長,這種呈現反應也會越明顯,因此民間便有了老酒會越存越黃的說法。

3、白酒跟鐵類金屬接觸容易使酒變黃

白酒產生渾濁、沉淀現象,造成的原因是各種各樣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外界污染,特別是所用的容器不適宜,例如白酒接觸鐵質容器,生產設備鐵質材質,或是碳鋼內壁塗層破損,鐵離子溶解進酒中,使酒變黃。

什麼白酒比較容易發黃?

並非所有的白酒時間長了都會變成黃色。

一般而言,濃香型、清香型、醬香型、兼香型白酒容易變成微黃色,最常見的茅臺酒,顏色微黃是其標志性特點。

無色或微黃色:有濃香型白酒,清香型白酒,鳳香型白酒,兼香型白酒,例如五糧液酒,劍南春,飛天茅臺酒等。

無色:有米香型白酒等,如桂林三花酒。

醬香型白酒釀造出來略黃,時間儲存越長,酒色會變得越來越黃。

其次為兼香、濃香、特香。

不同香型的酒,隨年份貯存,受到儲存環境不同的影響,變黃的程度也有所不同。

同一品牌、同一批次、同一箱酒,變黃程度的現象都不同。

當然,不是所有的香型都會變黃,比如米香型白酒時間長了不會變黃。

有些清香型白酒,即使存放了數十年仍然是無色透明的。

此外,食用酒精勾兌出來的酒業並不會變黃。

為什麼醬香型白酒容易發黃?

我們發現,醬香型白酒的酒體顏色有別於其他香型。

很多白酒都是白色的,透明的,清的跟水一樣。

而醬香型白酒卻是比其他香型的白酒的微黃色更明顯一點。

原因有:

1、高溫釀造技術

高溫制曲、高溫堆積發酵是促使微黃產生的主要原因。

在高溫、酸性環境裡,發酵過程中產生了『美拉德反應』,美拉德反應在酸性環境下會生成有色產物,比如丁二酮等,它一種黃色油狀液體的物質,從而讓酒液看起來色澤晶瑩微黃。

2、高溫大曲的使用

而且,醬香型酒的釀造需經『兩次投糧、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取酒』。

其中下沙至二次酒生產時高溫大曲使用量較少,因此一、二次酒的色澤基本為無色透明,無明顯微黃色,酒體的醬香、醇厚感也較弱。

到三次酒後,隨高溫大曲使用量增大,加之前幾輪次使用的曲藥累積,使三至七次酒的色澤變為微黃透明,酒體的醬香、醇厚感明顯提升,具有較典型的醬香風格。

3、多年儲存和調制

原酒再經多年儲存、盤勾勾兌、精心調味,從而使成品醬酒酒體舉杯『微黃透明、醬香突出、幽雅細膩、酒體醇厚、回味悠長、空杯留香持久』的獨特風格。

醬香型白酒,尤其是茅臺,酒體本身就容易發黃。

通常剛剛蒸餾出來的酒,酒體發黃明顯,渾濁雜質較多,此時需要經過吸附處理。

常用的各種吸附劑有活性炭、木炭、活性白土等,用以吸附渾濁的有色物質。

其實人們常見的茅臺酒微微發黃,不是茅臺酒廠家希望看到的,他們已經盡量使酒體保持酒體純凈無色。

但是因為茅臺酒出廠前的窖藏時間偏長,而其又是大曲釀造的醬香酒,因而顏色也偏黃。

正是因為很多人認為發黃的酒一定是好酒,所以一些不良商家為了迎合部分消費者的需求,在一些劣質酒中加入焦糖色劑勾兌白酒等手段,讓人們誤以為這是陳年老醬香酒。

這種不自然的黃色甚至會讓喝的人望而卻步,心生畏懼,誰知道這酒裡面加了多少色素啊!

現在市面上白酒市場魚龍混雜,各種劣質酒橫行,添加的各種香精,聞著像那回事,不喝下去真的不知道酒的真假,十幾塊的1瓶糧食酒,真的是糧食的成本都不夠。

現在所有的白酒幾乎都號稱是純糧食釀造,其實真正純糧食釀造的酒廠不多,好的酒廠也不少,有的甚至有的酒廠能釀出飛天口感,酒關鍵是人民沒有好的渠道可以找到。

本人《微信xiantanjx》終生致力於純糧食醬香酒,心願讓質優價廉的醬香酒成為國民口糧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