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都很關注清酒在國內市場的表現,貌似代表東洋文化的清酒於民族情緒難以融合,有異類同化嫌疑。
隨著清酒占有率逐年攀升,進而有人預測,未來不久改變國內酒類飲品市場競爭格局的將是清酒——這不是杞人憂天,更不是小題大做。
一個酒種的崛起,背後一定有必然的邏輯和主張。
此前備受大家關注的洋酒《威士忌、白蘭地、伏特加等》並沒有在國內『井噴』發展,問題出在口感風味、風俗習慣和文化認同等,至於清酒,另當別論。
其實,清酒起源於中國夏商時期,根據《周禮·天官酒正》記載『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清酒』『祭以清酒,從以騂牡,享於祖考』《《詩經·小雅·信南山》》是當時祭祀的普遍現象,詩經等中國很多典籍中關於清酒的描述就不勝枚舉。
即便日本人自己撰寫的《播磨國風土記》中也有在中國隋唐時期引進了清酒的記載。
所以,說起清酒,切莫歸類為洪水猛獸般的舶來品,這是咱們老祖宗留下的瑰寶,隻是近些年我們不太重視這個品類而已,換言之,我們在酒精的進化論中,還處於高度烈酒的盛極時代。
但清酒的一日千裡,已清晰告訴我們市場結構已發生了變化,為什麼是清酒?
1.大環境使然
各種不確定的災難性突發事件此起彼伏,糧食、安全、經濟、能源和地緣政治等問題導致全球的高度蒸餾酒總量萎縮,國內白酒總量持續下滑雖和上述原因無關,但消費習慣的進化,理性飲酒或品質消費時代已到來。
清酒早我們一步在日本暢銷,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銀發社會,上個世紀末日本已經是老齡化社會,而當下老齡化率已經達到29.1%《65歲以上人口占比》,屬於超老齡化社會,再加上少子化,人均購買力非常強,酒精飲品的選擇還會是燒酎《日本燒酒》、威士忌等蒸餾酒?
酒精度普遍在二十度左右的發酵清酒自然成了首選。
中國當下剛進入老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占到總人口的14%》,由蒸餾酒《白酒》轉而選擇發酵酒《如清酒、黃酒、啤酒、葡萄酒等》是大趨勢。
另外,中國當下酒精飲品的結構還是很單一,低度酒這個大品類剛開始起步,而日本等發達國家的低度酒市場已經很成熟,特征就是品種繁多、規模巨大。
發達國家的酒精飲品變遷路徑,如汽車、家電、食品等一樣,我們將逐一經歷——低度酒,我們無論如何都將深度擁抱。
世易時移,我們習慣性的酒精飲品還能一如既往、依然故我的保持口感、外觀和酒精度數等等一成不變?
逆勢而為,不是老祖宗教誨我們的生存法則。
堅持應該堅持的,放棄應該放棄的——這才是真諦。
2.消費慣性,愛屋及烏
在我們改開四十多年的的歷程中,日本制造給了我們太深刻的印象。
從汽車、家電到料理、馬桶蓋,精良的做工和品質,曾讓我們艷羨了無數年。
清酒,就是這樣在我們的愛屋及烏中銷量快速成長。
但這僅僅是消費的慣性,更重要的是日本人貫徹工匠精神之極致,把個釀酒用的原材料稻米,都能拋光打磨到一定比例,獲得的綜合品質自然是別的稻米難以企及的。
這種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再加上東瀛特有的『侘寂』簡約輕奢個性,漢字《日文傳統就有漢字》在幾乎每一瓶清酒上的體現,審美趨向似乎有親近感,頓時讓國內高端消費者嘆為觀止,欲罷不能。
清酒讓我們多少重新認識和感觸了千年前我們的文化氣息……
3.創新營銷,KOL是關鍵
這是幾年前勇哥在另一篇文章裡如此描述清酒『一方面是『自負』的精釀工藝;另一方面是舉國之力來推薦,可能大家還都記得球星貝克漢姆、美國總統奧巴馬等名流飲用清酒的片段,西方精英階層的逐一攻破,是清酒的公開秘籍。
2013年日本以清酒和日料飲食文化正式列入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對清酒的推廣更如虎添翼』
日本已故前首先安倍晉三籍貫為山口縣,此地號稱『日本首相之鄉』,前後走出來八位首相。
但在中國知曉度更高的是山口縣的清酒,獺祭,安倍晉三親自披掛上臺推廣,搞定的全是各國政要明星等KOL。
依靠一支大單品,獺祭,沒有在國內市場打陣地戰,把低度酒玩出了洋酒奢侈品的范式,而且是一瓶難求。
同樣是參加各種展會,日本清酒企業人員清一色全是和服等日本裝扮,展位裝修風格、器具用品等等也全是日式的。
所以在諾大的展廳裡,特別醒目。
每年的上海進博會、香港美酒展等等,清酒企業均是如此引人註目。
4.國產清酒勝算幾何
如果說起醪糟、蛋酒等低度米酒,大家都不陌生,雖和日本清酒尚無法相提並論,但證明我們數千年飲用低度酒的傳統習慣是根深蒂固的,也即清酒市場潛力巨大。
國產清酒以日本清酒為榜樣,做好品質和推廣,但一定要結合中國幅員遼闊,消費者需求多樣的特點,因地制宜的推出高、中、低各類產品,而不是如日本清酒僅僅局限於中高端。
據日本相關機構的數據,從2011年到2020年十年間日本對中國出口清酒的出口額增長了26倍。
2021年在疫情的影響下,日本清酒出口中國《不含港澳臺地區》總金額同比疫情前的2019年增長177.5%。
日本清酒這樣持續的高增長率在日本產品中是非常罕見的,說明需求的強盛。
如今,中國已成為日本清酒第一大進口國。
2021年全國清酒總量在2400萬升,日本清酒紮虐絕對主力地位,韓國清酒其次,國產清酒預計在10%左右,但會很寬縮小這一差距。
而反觀日本本土,清酒消費卻連續多年下滑,高端路線勢必導致產能過剩,這是後話。
但於依然處於欣欣向榮的中國酒業而言,清酒以及各種酒類飲品還都在湧向中國,也許並不是國外某產品如何鬼斧神工,隻是適時滿足或順應了我們消費者的需求而已。
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
清酒在國內蔚然成風的現實告訴我們,釀酒一定要把消費者研讀透徹,暢銷品概莫能外的一定要符合消費趨勢。
《文/吳勇 酒業公益品牌酉賢創始 黃河文明與酒文化淵源探索發起人 酒業觀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