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慶幸自己出生在一個互聯網讓世界連成地球村的時代,可以通過網絡、代購購買很多國內買不到的商品以及服務,比如我們可以購買到來自世界各地不同風味的葡萄酒。
說到葡萄酒,是不是很多朋友認為葡萄酒是在近些年才進入中國的。
不不不!
中國人對葡萄酒的認識,遠比大家想象的要早的多,跟著小編來讀懂葡萄酒在中國的歷史。
公元135年,漢朝的張謇出使西域,帶回了葡萄酒以及葡萄酒釀造技術,葡萄酒開始出現在中國。
在那時候葡萄酒僅為皇宮貴族飲用,一般的平民百姓很難喝到,葡萄酒被視為身份的象征。
伴隨著朝代的跌宕起伏,葡萄酒的在中國的發展也是起起落落地發展著。
魏晉南北朝是葡萄酒文化的恢復以及興起時期,唐朝是葡萄酒文明燦爛時期,宋元是達到了鼎盛時期,到了明清時期隨著戰爭以及經濟衰落,葡萄酒文化也逐漸衰落,甚至出現了斷層,直到的1892年張弼先生投資創辦了『張裕釀酒公司』,中國葡萄酒重新出現在了國人的眼前,也拉開了中國葡萄酒工業化的序幕。
在此後的很多年間,因為戰亂,國民的生活水平較低,對於葡萄酒這種嬌貴的『物品』根本就消費不起。
在建國後,工廠缺乏技術,國民收入不高,國土尚未安穩,對於葡萄酒這樣的額外花費更是沒有預算。
當時的葡萄酒工廠隻有7家,能夠延續到今天的隻有『張裕釀酒公司』,這七家工廠年產15.4萬瓶,按中國當時4億人口計算,每人平均一滴不夠。
而2018年,年產量8.4億瓶,幾乎是當時的5500倍,所以當時很多人連葡萄酒是什麼都不知道。
改革開放後,國門打開,各種各樣的『洋玩意』開始湧進國內,外來葡萄酒也開始走上了貨架,邁進中國舞臺。
八十年代,葡萄酒市場還沒形成規范,人們經常會喝到又苦又澀葡萄酒,但是封閉太久的國民不會覺得這是假酒,隻會把問題歸結為自己不會喝,而不是酒不好喝,就在那時紅酒兌雪碧也流行起來了。
九十年代,香港流行文化興起,出現了很多優秀的影視作品,拉菲出現在了人們的視線,人們開始在電影的細節中讀懂紅酒不一定都是苦的,也不是一定要兌上雪碧喝,它可以充滿著果香、酒香,而不是隻有酒精味。
新世紀以來,廢除了『半汁葡萄』,不允許使用部分葡萄汁勾兌酒精、香精釀酒,葡萄酒釀酒更加規范,經濟的快速發展也讓國人的荷包有了更多的富餘購買葡萄酒。
而現在,我們可以通過免稅店、跨境電商平臺等途徑買到喜歡的紅酒,比如通過微商城、蘇寧易購就可以買到聖女花的優質紅酒。
展望未來,葡萄酒會成為人們餐桌上的常客,酒喝多了對身體還是會有一定傷害,大家要喝好一點,喝少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