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對白酒勾調(也叫勾兌)沒有什麼太大的概念,總覺得白酒的勾調就是要往酒裡加些什麼東西,我們來看看中國白酒的勾調工藝是怎麼回事。
中國白酒釀造中自古就有『生香靠發酵、提香靠蒸餾、成型靠勾調』的說法。
由於地理環境、氣候、手工操作等差異,不同酒廠、不同車間、同車間不同生產時間生產出來的白酒,所含的主要微量成分的量或者量比關系肯定不會完全一致,所以口感上就會參差不齊。
要使酒的質量完美、符合品牌的傳統風格、出廠產品質量統一,勾調便必不可少。
濃、醬、清、米香型是其它六種香型的母體,也就是說,其它六種香型是在這四種基本香型基礎上,以一種、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香型,在工藝的揉和下,形成了自身的獨特工藝,衍生出來的香型。
濃+醬=兼香型(濃中帶醬和醬中帶濃)
濃+清=鳳型
濃清+醬=特型
以醬香為基礎=芝麻香型
以米香為基礎=豉香型
濃+醬+米=藥香型
很多人認為不同香型勾調在一起就是兼香型白酒,其實兼香型白酒在口感上『濃』『醬』互補,以及『陳味』物質的客觀存在,容易克服後味的淡薄感,且易保持原酒類型風格,使低度『濃醬兼香型』 酒容易做到低而不淡,香味協調,酒體豐滿。
但是兼香型白酒的不是簡單把醬香型白酒勾調濃香型白酒。
而是在生產工藝上采用了醬香與濃香兩型合酵的方式,先醬後濃,或視作為醬底增濃操作法。
從勾兌層面上講,在白酒的酒體設計上還要有相當比例的老酒的作用及多香型、多種調味酒的聯合作用。
勾兌需要大量的老酒和調味酒。
老酒資源是一個有限的資源,真正意義上的老酒需要多年的儲存,陳味突出的老酒才能在壓暴香,增加陳味,起到作用,陳味酒的使用數量平衡是至關重要的。
已經勾兌出廠的成品酒再勾調是沒有多大價值的。
白酒生產中的『勾兌』在白酒生產技術中的行話叫酒體設計。
好酒與差酒相勾兌,勾兌後的酒可以變好酒。
差酒與差酒相勾兌,勾兌後的酒也可以變好酒。
如果好酒與好酒勾兌,比例不當,各種酒的性質、氣味不合,也可能使勾兌後的酒質量下降。
但一般來說,好酒與好酒勾兌,質量總是提高的。
由於有勾兌這一工序,各種有雜味酒不一定是不好的酒,它們可以用作調味酒,尤其是苦、酸、澀、麻的酒,還可能是好酒。
後味苦的酒,可以增加酒的陳釀味。
後味澀的酒,可以增加酒的香味,可作帶酒、搭酒。
有焦糊味的酒,有酒尾味的酒,以及有黴味、倒燒味、丟糟味的酒,如果這些酒異味較輕微而又有其特點,也可作為搭酒,少量用以勾兌,可增加酒的香氣。